四川农村日报讯 程欢悦
秋收时节,在丹棱县退园还耕粮油示范基地,金灿灿的稻谷堆成一座座小山,放眼望去,田野间一片金黄,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育秧到插秧,从施肥到管理,丹棱县坚定不移推进粮食稳面扩面三年行动,用实干交出了一份“丰收答卷”。
丹棱县退园还耕粮油示范基地里,金灿灿的水稻一望无际。 陈春光 摄
从“果园”到“粮田”颗粒归仓夺丰收
“今年水稻种植面积1800多亩,目前已收1000亩,收获稻谷80万斤。”9月15日,站在丹棱县退园还耕粮油示范基地,望着堆积成山的稻谷,基地负责人罗靖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初,丹棱县在仁美镇雄义村、高河村和里仁社区开展连片经果林腾退种植粮食作物试点工作,将3000多块零碎的低质低效、易涝的果园改造成集中连片的106块标准稻田,退园还耕示范基地成为该县粮食生产的一张靓丽名片。
据介绍,该试点通过集中连片还耕、整体流转、规模种植、统一管理等方式进行粮食生产,最大限度发挥种植效益。在试点区域内,对低质低效、易涝的果园进行补偿后退出,连片种植粮油作物;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平台公司的作用,以“国企+村集体组织+农户”方式对试点区域内土地进行流转,统一经营。同时,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通过“以工代赈”方式进行土地整理、沟渠整治、修建生产道等,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成“田成方、土成型,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通过整合项目提升项目区基础设施水平后,由国有平台公司——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作为生产主体集中开展粮食规模化生产,产出的粮油由丹棱县科学粮油专业合作社进行相关检测达标后统一售卖。
近年来,丹棱县通过腾退低效经果园改种粮食、提高复种指数、全面推广粮经套种模式等措施,不断推进粮油增产扩面。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复耕复种2415亩,完成幼果林玉米、大豆套(间)种2.8万亩。
收割机正在收获稻谷。 刘敬宗 摄
从“土法”到“良技” 科技支撑强底气
当天,在丹棱县顺龙乡官厅村,也正迎来一场“科技范儿”十足的丰收景象。笔者见到村民李庆斌时,他正忙碌着。只见他松开浮板两边的固定绳,用一只手牵住浮板,慢慢地将浮板拖到鱼塘边,然后用手轻轻一提,一盆不到一米高的金黄色稻谷就从浮板中脱离,随后割掉穗子再打稻谷。
近日,李庆斌收获了上春在鱼塘里播种的360盆“浮稻”。据悉,该水稻品种系宜香优2115,亩产可达510公斤。鱼塘“浮稻”作为一种新型水稻种植模式,通过将水稻种植在特制的浮板上,不仅能节约土地资源,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污染。据悉,丹棱县自去年在坝区仁美镇、张场镇等地试种鱼塘“浮稻”获得成功之后,今年许多村民都尝试在鱼塘种植“浮稻”,李庆斌就是在海拔近900 米山区试种鱼塘“浮稻”的村民之一。
不仅如此,为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实现应种尽种,丹棱县还在同一海拔,引进了优质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进行示范种植。
去年,在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村民陈瑞亮利用两块闲置梯形田开始示范种植云粳37号。今年,该品种实现亩产500公斤的喜人成绩。“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幸福村示范种植成功,为丹棱高山地区扩大优质水稻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丹棱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在种业种源、农机农艺、农业技术集成推广等领域全面部署,促进该县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助农增收。
从“农田”到“景区”念好产业致富经
“舞台再搭高一点,多放点稻草堆在旁边。”在丹棱县雄义村网红打卡点“桔香稻田”内,数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筹备着一年一度的农民丰收节,小火车载着游客穿梭在100余亩的彩色水稻中,从远处望向稻田,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点燃了乡村活力。
“在家门口就能逛景点,幸福得很。”住在附近的村民黎云良告诉笔者,自从有了这个乡村旅游新景点,他和家人每天都要到此处逛逛,“门口路修好了,绿化也美了,我们村就像换了个新模样。”
美景吸引的不只是周边的村民,还有慕名而来的游客,“每到周末,桔香稻田内都十分热闹,随着丰收节临近,近期游客人数明显增多,周边村民也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自家的土特产。”雄义村党委书记费亚介绍,随着农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村里由单一的水稻生产,扩展到稻—油轮作、稻—鱼综合种养,游客不仅可以在此欣赏美景,还能进行稻田捉鱼、研学活动,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还能感受乡间野趣。
创办于2014年的兴农家庭农场,是丹棱首个从事稻田养鱼的家庭农场,作为农场主的黎可学,算起今年的收入账,眼角都蔓延着幸福的笑意。“今年农场养殖稻鱼50亩,种植油菜120亩,都卖出了不错的价格。另外,我们还在稻田边开起了小火车,建起了‘稻草乐园’,农场综合产值由去年的280万元增至了今年的400万元。现在,我们正在筹备修建稻田餐厅,预计一次可以容纳200人就餐。”
粮食稳,民心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丹棱丰收的故事和喜悦还在继续。下一步,丹棱县将扛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蓄势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