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岳旭东 蒋磊
一座座整齐划一的农家别墅焕发新颜,一个个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游人如织,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生新的希望……在拥有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产油大县、产粮大县等荣誉的南江县的广袤大地上,写满了丰收故事。近年来,南江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资源优势,以粮食生产安全、特色产业发展、农旅融合为抓手,持续巩固壮大南江黄羊、金银花、富硒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擦亮农业“金字招牌”,奏响乡村振兴铿锵跫音。
芭蕉溪一级南江黄羊扩繁场里,南江黄羊正在吃草料。
“国园”引领“黄金”产业铺就致富路
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如何探索一条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围绕打造‘四园一环多基地’的特色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以黄羊现代农业产业园、金银花现代种植示范园以及黄羊标准化养殖基地、道地药材产业基地建设。种养循环经济+农旅康养经济等三产融合发展。”南江县委书记、县长程秋如是说。
作为南江农业的两张王牌,南江金银花和南江黄羊已各领风骚数十年,如果二者“相加”,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南江掌握着自己的“芯片”密码。拥有足够硬核的“产业芯片”、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有可持续的循环发展模式、有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走进覆盖了南江县公山镇、大河镇、高桥镇、仁和镇等7乡镇540多平方公里的南江“国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种养循环正是南江‘国园’的最大特色。”南江县农业农村局长马明介绍。这种循环模式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南江黄羊产生的粪便,经过处理之后,成为金银花的专用有机肥,从而替代农药化肥的使用。目前已建成黄羊粪污发酵收贮点325处,年产3万余吨有机肥生产线1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而金银花具有药用功能,黄羊食用其叶片、茎秆后,可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提升肉质。截至2021年底,园区黄羊、金银花总产值达到36.2亿元。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00元,比2020年提高574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36.4%。
同时南江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国园”为契机,紧扣巴中市“1+1”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南江县实施“1+ 2”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狠抓南江黄羊、南江茶叶和巴山肉牛产业发展,持续抓好南江金银花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县出栏南江黄羊15.3 万头,新增出栏 3.5 万头,新增适度养殖场29个;完成南江大叶茶低产低效茶园改造1万亩,茶园总面积达17万亩,投产 12 万亩,产量1500万公斤;建成肉牛规模化养殖基地557个,标准化示范场4个,存栏巴山肉牛11万头,出栏1.94万头。
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
“打开手机,轻轻一点就能为金银花树自动浇水、施肥、查看长势。基地建立了植保、园艺、水肥和人工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生产数据化、管理在线化和决策智能化。”9月16日,南江县公山镇观光农业基地负责人李晓琳给前来参观的客人演示着。“没想到大山旮旯也有了数字化农业。”游客何泽莉感慨的说。
南江县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全域旅游产业的培育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相融合,积极构建“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发展模式,依托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光雾山国家AAAAA级景区、天府旅游名县等金字招牌,持续深化农旅融合创新发展,连续举办十九届光雾山国际红叶节以及七届“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等二十多个乡村节气,建成了大河芭蕉溪村、高桥桅杆村、赤溪西厢村、正直长滩村等10余个农旅融合示范区。
“我们利用‘五古’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结合本村实际,走出了一条村民持续增收致富的路。”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军说。所谓“五古”,即古树、古石、古井、古桥、古牌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清嘉庆年间岳氏古牌坊更是闻名遐迩。曾经的贫困村西厢村,如今成了整个巴中市都知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小康村。该村种植了4500亩青钱柳、2000亩茶叶、500亩金银花,还建起了一个存栏200头的南江黄羊标准化养殖场,建起荷鱼共生养鱼基地15亩,开设了8家农家乐,打造了8500平方米岳飞精忠文化产业园,围绕精忠文化,家家户户制定了相应家训,并悬挂于门楣;利用两株800年金丝楠木树和岳氏古牌坊等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均投入使用。据测算,全村所有产业全部投产并良好运行,年产值将达 7000 余万元。“全部产业能解决本地就业800人以上,一年劳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张培军说,全村还有约500人在外务工,年工资收入在 3000 万元以上,去年,西厢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万元。
据悉,南江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牵引、“三区同建”巴山田园综合体为依托,抓好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品牌创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民俗展示、亲子旅游等业态,培育一批“长宿型”巴山民宿和“乡愁型”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南江全域旅游大观园。2021年乡村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60.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