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目前大部分再生稻正在抽穗扬花,长势可喜。”日前,自贡市富顺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今年遭遇了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但在全县齐心协力抗旱保水促丰收的努力下,已经实现头季稻产量稳中有增,再生稻生产有序进行,粮食生产稳定安全得到保障。
富顺作为丘陵产粮大县,曾先后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富顺再生稻”以突出的品质享誉全国,2010年获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2020年获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字:“富顺,再生稻之乡”。
“全县共有水稻种植面积50余万亩,其中再生稻蓄留面积45万亩,较去年增加1万余亩。”据该负责人介绍,“中稻+再生稻”的特色粮食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富顺巩固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7月以来,连续高温干旱天气给再生稻等晚秋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据悉,旱情严重时,富顺全县80%以上稻田缺水、60%左右稻田断水,部分中稻在抽穗扬花期遭遇高温干旱,造成授粉受精不充分而出现高温逼熟、结实率低、空壳数较多。因稻田缺水或断水,严重影响再生芽萌发生长,甚至出现了干枯死苗。
“在开展抗旱减灾工作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五步法’扩面增产,充分发挥农业部门作用,将灾害影响降到了最低。”据介绍,富顺县实践总结的“五步”法,既极端干旱条件下再生稻生产“减、补、提、统、改”五个抗旱减灾步骤——收割减损、补水保水、施肥提苗、统防统治、果断改种。
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受灾程度,农技人员指导农户因地制宜、因灾施策,采取科学抗旱方法。据了解,富顺全县共组建抗旱减灾技术指导服务组20个、抗旱救灾科技帮扶小分队68个,同时抽派技术人员280余名,开展分片分类技术指导100余次,指导农户2000余人。
“再生稻生长季节往往也是病虫害猖獗时期,我们要密切观察有无病虫,开展统防统治。同时要进行根外追肥,促使抽穗整齐,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从而提高产量。”近日,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在一片绿油油的再生稻田边,给农户现场讲解再生稻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做优做强再生稻产业,富顺积极推进“三品一标”建设,优选“晶两优534”“川康优丝苗”等适宜品种,推广宽窄行栽培技术,通过规范化种植,实现了再生稻亩产430公斤以上的高产水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强品牌建设,擦亮富顺再生稻名片,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富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