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今天种下的洋芋品种是青薯9号,预计12月上中旬可收获。”9月9日上午,在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草鞋垭村,村民忙着播种秋洋芋,该镇党委副书记陈洪秀在旁叮嘱农户注意套作时的行株距。
在石洞镇明觉寺村,平整的土地上已种下白菜等秋季蔬菜作物,村民分散劳作,或浇水、或施肥,一派忙碌。
为减轻今年秋粮高温干旱灾害损失,石洞镇从8月下旬开始宣传动员农户、业主发展晚秋生产,积极调种备肥。在业主、农户、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草鞋垭村农户、村集体种下秋洋芋530亩,明觉寺村业主净作秋洋芋280亩、白菜150亩。
石洞镇秋洋芋生产现场。
当天,在安居区三家镇芦城村,千亩再生稻已经抽穗,长势喜人。绍兵家庭农场负责人旷绍兵介绍,今年头季稻收割后,农场带动周边农户共种植再生稻1000亩。“我们的再生稻生育期60天左右,收获期11月上中旬,预计亩产240公斤。”
大春损失晚秋补,高温“退烧”后,遂宁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细播栽扫尾、做实田间管理、做强主体培训,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治,科学做好减灾防灾,打造晚秋示范片。当前,遂宁市晚秋生产计划面积是57.5万亩,其中秋粮47.5万亩,秋菜10万亩。
“秋洋芋是最适合我市晚秋种植的粮食作物,同时具有投入少、生产期短、见效快、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是晚秋生产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遂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提到,除了抢抓秋洋芋生产,还要同时抓好再生稻、夏大豆、红苕等在田作物的管理。
针对晚秋作物品种多、生产周期短、技术性强等特点,遂宁市大力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及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强化晚秋生产所需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物资的储备和调度,推动实现晚秋作物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