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打造“天府粮仓”,稻渔综合种养如何发力?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08-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文/图
  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应如何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以渔促稻、稳粮增收”作用,提升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
  8月24日,由四川省水产学会联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机构,在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共同举办了“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与技术研讨会”,全省60个稻渔综合种养地市州农业及水产相关部门及行业专家共计140余人参与本次会议。

image.png

与会代表在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稻渔数字化立体生态循环种养示范基地现场参观。

  在袁隆平院士“种稻致富”理念指导下,成都分中心集成创新实施了“稻渔数字化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该模式在传统稻渔种养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集成了设施渔业和稻渔综合种养的优势,改稻田单纯散养为设施圈养+散养,在保证水稻增产的前提下,以100亩稻田为一个基本单元,建设帆布桶高位养殖池8-16个不等、有效养殖水体不低于2000立方米,田里种稻,池中养鱼,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态循环种养,单季可实现每亩稻田稻渔综合产值上万元,缓解了传统稻田养鱼集中上市销售、增收效果不显著等不利因素,在大幅度提高了稻米品质和水产品的产量及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农药化肥双减和低碳环保的要求。
  为了降低设施渔业的养殖技术和管理门槛,“稻渔数字化管理系统”在郫都试验基地投入了使用。“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让水产养殖过程标准化、简单化。与专家团队合作定制的详尽养殖方案录入系统后,由系统发出指令作出指挥,从业人员只需按照指令执行,让不懂水产养殖的‘门外汉’也能按照标准化操作规程完成各项任务作业。”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高级工程师彭甦分享道。
  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马均教授在现场就《稻渔循环种养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专题进行了分享,认为高产优质是水稻生产的必然趋势,绿色是水稻生产发展的方向。“‘水稻+’是以水稻生产为本、以稻田生态系统为基,以种植制度创新为魂的新型农作制度,包括稻禽协同、稻渔共生等生产体系,是水稻绿色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马钧教授说,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四川发展“水稻+”模式既能保证水稻的绿色发展,更能在促进增收的基础上助力水稻丰产,贯彻落实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四川农业及水产行业应鼓励农民发展稻虾模式和设施稻渔模式,创建名优鱼品牌,稳粮增收,保供给,护生态,促发展。”四川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曾开虎说道,四川发展水产应遵循“三立足、三突出、三领先”的战略发展方向,更生态的、效益更高的种养模式应成为行业大力推广的主流。
  研讨会上,对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川的发展,各地市州专家针对更精细化分的领域进行了分享:从稻田模式下水产品种选择到稻田养虾品种及关键技术,从适合四川省稻渔种养结合模式探讨到平田养虾、山区、平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探讨……整场会议从宏观趋势到因地制宜的种养细节研讨,内容丰富,干货满满。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