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稻田+”升级 “巴蜀鱼米之乡”未来可期——养虾有“稻”四川稻虾产业观察(下)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08-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徐茂娜 易子杨 记者 杜铠兵 洪瑜
  水上绿浪翻滚,稻香悠悠,水下清澈见底,龙虾游走,夏日的田间生机盎然。
  盛夏时节,记者辗转简阳、宜宾、资阳、内江等稻虾主产地,捕捉四川稻虾种养的一线脉动,展望四川稻虾产业前景。
  以“鱼米之乡”建设为抓手,我省正大力推进稻虾产业扩面提质和融合发展,实现“稳粮增收、粮虾共赢”。稻虾产业有何发展新趋势?如何演算出“稻田+”的更多可能性?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走访。

image.png

兴文十万亩稻虾产业示范基地一角。 兴文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差异化发展,演算“稻田+”更多可能

用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小龙虾市场,那就是“卷”。
  放眼全国,近年来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较快增长,湖北、安徽、湖南等强势省份一路领先,四川奋起直追;从省内来看,各地小龙虾争先上市大打“时间差”,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你追我赶,规模化养殖主体相继涌现……
  集体经济的入局,则为稻虾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第一年建成了60亩虾田,目前刚刚实现了2万元左右的盈利。”简阳市云龙镇新乐村今年刚开始以集体经济形式尝试稻虾种养,便很快收获了“第一桶金”。该村党委书记袁春梅告诉记者,周围的农户都在密切观望,如果今年收获好,明年则会有更多农户加入进来。当地还将积极打造以新乐村为核心的云龙镇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让规模效益将得到更好体现。
  而在兴文县共乐稻虾园区内,有一片特殊的稻虾养殖区——这里的小龙虾个头大,体型是普通小龙虾的两倍,身体呈现出褐绿色,肉质也更加鲜美。
  “这些龙虾来自澳洲,现在却正在从兴文走向全国市场。”据润亿澳龙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朝勇介绍,澳洲小龙虾相较于普通小龙虾价格优势明显,基地繁育的虾苗除了供自己养殖,还可以共享给周边养殖户。
  除了新品种,养殖模式的探索也从未停止,泸县便因地制宜研究出了一套“双稻双虾”的“稻虾共生”升级版。
  据泸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股股长张德明介绍,“双稻”即一季中稻加一季再生稻,亩产可达 1300 斤;“双虾”则是4月栽秧后在4月底5月初投放大头虾,9月起虾,10月到次年4月养小龙虾。按照这种模式,亩均纯收益可达1万元。
  “今年我们打算进军小龙虾预制菜,推动小龙虾产业链条完善。”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镇稻虾经营户罗明强说,他看准了小龙虾预制菜的市场前景,正着手研究布局,锚定目标要走在行业前沿。
  四川全省小龙虾养殖产量 80%以上来自于稻田养殖。如何将一道“稻田+”的算式演算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并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众多稻虾经营主体正在尝试更多差异化发展的破题思路。

image.png

养殖户在田间捕捞小龙虾。 泸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强化品牌意识,擦亮“川字号”招牌

“我们今年的发展目标就是推出高质量小龙虾和稻香米的品牌。”其实不只是宜宾市南溪区的返乡创业者杨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经历了近年来稻虾种养规模的“野蛮生长”之后,走品牌化之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品牌建设从何发力?目前来看,四川省小龙虾的品牌建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成立农产品品牌。随着小龙虾产业规模发展壮大,各地创建小龙虾品牌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据统计,成都、自贡、达州等地注册了小龙虾区域公共品牌6个;达州、宜宾等地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3个;另外还有“小龙侠”“川滇红”“万虾谷”等地方特色品牌10余个。
  另一方面,餐饮品牌的建设让“川字号”小龙虾的招牌在消费市场越擦越亮。立足于四川悠久的餐饮文化,川味小龙虾以麻辣、香辣、椒盐、蒜香、卤味等为主要味型,遍布全省各地大小餐馆及夜宵摊位。据不完全统计,仅成都市就有小龙虾餐馆1500余家。
  小龙虾产地举办多种活动,也助力了小龙虾市场的生长。记者从兴文县了解到,2021年该县举办的首届“四川兴文小龙虾节”对树立兴文小龙虾品牌形象以及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开江县“中国西部·小龙虾美食文化节”、崇州市“稻田小龙虾节”、隆昌市“小龙虾美食文化节”等一系列小龙虾节会活动乘势而起,小龙虾美食品尝、垂钓体验、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文化娱乐等业态走向融合,深受消费者喜爱。
  “四川早虾出川南”,这已经成为四川小龙虾产业一句响亮的口号。按照省级层面规划,接下来四川仍将继续积极推动宜宾、泸州、内江、自贡等地发展早虾的特色优势,联合创建川南早虾区域公共品牌,走出四川稻虾高质量发展道路。
  四川省水产局生产处相关负责人指出,在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政策背景下,发挥稻虾养殖对粮食安全和水稻品质提升的积极作用,四川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打响“四川早虾”品牌,促进稻虾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立足地域优势,打造“巴蜀鱼米之乡”

“对于个人而言,有承包更多土地的想法,因为做稻虾收益确实不错,能看到未来是光明的。”隆昌市界市镇的养殖户周兴勇在从事稻虾养殖6年以后依旧对这个行业充满热情。
  需求决定市场。养殖户对稻虾前景的看好,与四川火热的市场需求分不开。2021 年,四川小龙虾产量57660吨,仅占全国小龙虾产量的2%左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夜经济”的火爆,四川每年仍有大量小龙虾都来自湖北、湖南等养殖大省,本地小龙虾供不应求,小龙虾供给缺口较大。
  河湖润泽,沃野千里,四川自古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据统计,四川有宜渔稻田1000多万亩、冬水田600万亩,开春早、入冬晚,具有发展稻虾养殖的优势气候资源条件。
  “‘稻虾共作’作为稻渔综合种养之一,其意义不光是产业本身,更关乎四川的稳粮增收以及建设‘鱼米之乡’大计。”四川省水产局生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农户真正挣到钱了,地里的粮食才能真正稳定,包括稻虾共作的稻渔综合种养让更多人愿意种地,“鱼米之乡”才有了基础。
  《2022年四川省渔业渔政工作要点》同时指出,今年四川将一手抓渔业发展,一手抓长江“十年禁渔”,全面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170万吨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685亿元以上。
  面对越来越“卷”的稻虾市场,四川坚持走出特色“稻田+”之路。通过持续推进“鱼米之乡”和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四川坚持稳粮增收、以渔促稻,新建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主导产业的 10 个“鱼米之乡”,以冬水田资源丰富的泸州、宜宾、自贡、内江、资阳五市为核心,沿川渝接合地的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发展,打造“巴蜀鱼米之乡”,立足川南气候优势,发展壮大更多的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集群。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