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标准农田为抓手,统筹抓好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新繁锦绣蔬香现代农业园成功创建市4星级农业园区;新打造精品林盘点位6个,撬动社会投资1.38亿元;升庵书香公园、川音艺谷、双龙田园等农商文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向由“清脏”向“治乱”转变……2022年以来,新都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作为第一要务,统筹抓好农村各项事业发展,1—6月实现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超额完成半年目标,农业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同比增长35%,排名全市第2;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37元,同比增长6%,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捷报频传。
作为成都近郊的新都区,拥有360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27.8万亩耕地,既属于都江堰精华灌区,又是成都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如何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背景下,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紧扣中央、省、市要求部署,围绕成都片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一带十园百片’总体布局与工作安排,打造‘精华灌区粮油基地,川西林盘价值高地’,一手强化保粮稳菜,一手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同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做优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新都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马兴华表示。
打造精华灌区粮油基地——
呈现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新都核心区
“新都区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有27.74万亩高标准农田,以及省农科院科技转化基地,我们将坚持‘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原则,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3年努力,提升建设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5个片区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形成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新都区‘1+5’粮油产业园布局。”马兴华表示,下一步,新都区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协同为手段,加大水稻-蔬菜水旱轮作主导耕作模式推广,开展“五良五新”融合示范,推进粮油菜高质高效规模化绿色生产;探索无人农场、植物工厂等现代都市农业新形态,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应用,着力提升粮油菜现代化生产水平。着眼于全产业链发展,促进生产链、加工链、创新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等紧密关联协同发展,开拓现代农业增值路径。
到2024年末,全区力争建成省级以上粮油(粮经)产业园区1个以上,市级园区5个;园区耕地保有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80%左右;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万亩以上、总产14万吨,油料作物播面稳定在9万亩、总产1.5万吨,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产量32万吨,全面形成新都区高标准农田集聚区和精华灌区现代粮油菜基地,建成成都片区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新都核心区。
打造川西林盘价值高地——
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联城带乡”的新都,拥有成都近郊的区位优势和珠链锦绣的田园生态本底。依托成都市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定位,该区将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挖掘林盘院落、农业大地景观的潜在价值,坚持以城乡融合为路径,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开发乡村经济新场景、新业态,联动推进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民宿康养、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农业文创等新产业发展,谋划引入更多带动性强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积极探索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把乡村田园打造成“天然公园、市民乐园、消费游园”,形成生产共营、生活共融、生态共享的川西林盘生产生活圈,打造川西林盘价值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