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重磅出台保障粮食安全、推动落实乡村振兴“1+5”一揽子政策,将采取一系列较真逗硬、务实管用的硬措施,在成都市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大背景下,聚力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这一重要目标,持续推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如何在打造“天府粮仓”时体现“更高水平”?本报记者专门走访了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为大家进行了解读。
问:为什么是“1+5”政策?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这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系列重大部署要求,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突出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这一主线任务,聚力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这一重要目标,陆续研究制定了保障粮食安全、推动落实乡村振兴“1+5”一揽子政策,从粮食安全到耕地保护,从做强种业到培育职业经理人,旨在采取一系列较真逗硬、务实管用的硬措施,以实际行动保护好“天府之国”这片产粮宝地,持续推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市预计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达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3%左右。目前,全市小春粮油已确定丰产丰收,大春栽播顺利推进、丰收在望,栽播面积分别较上年增加6.01万亩、3.14万亩,成都将连续三年实现粮食扩面、增产、增收,我们有更大的信心、更足的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问:怎么理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我们又将采取哪些更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
答:我们坚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定位,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抓基地、强科技、促融合、重管理,坚决守住都江堰精华灌区优质粮田,努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核心区。
一是抓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更高。聚焦“一带、十园、百片”,我们按照“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标准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田型调整、渠系配套、道路改造、地力提升,促进田网、水网、路网、观光网、服务网、信息网、设施用地网“七网”配套,亩均投入标准达到3500元左右。建设“资源节约化、工程标准化、环境生态化、管理法治化、手段信息化”的现代化灌区,全面提升农业用水保障能力。园区高标准农田实现全覆盖,道路通达度平原区域100%、丘陵区域90%以上,农田灌溉保证率达80%以上,地力提升0.3个等级。
二是强科技,农业创新支撑水平更高。发挥在蓉科研院校(所)作用,协同开展粮油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在每个十万亩粮油园区打造1个千亩科技研发应用核心区、在每个万亩粮油园区打造1个百亩科技研发应用核心区,集成推广优质粮油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全程智能机械化技术模式,园区内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面达98%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
三是促融合,粮食产业收益水平更高。鼓励区(市)县创建粮油区域公用品牌,支持粮油产业园区开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粮油产品认证,确保每个区(市)县创成1个粮油产品品牌,并依托“农博会”“西博会”等大型展会,持续开展品牌推介活动。深化“农业+”行动,依托粮油产业园区良好生态本底,打造大美田园景观和农业观光景区,以绿道串田园、串林盘、串景区,营造生活消费新场景,发展粮油产品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联动推进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民宿康养、研学实践、科普教育等新产业发展,实现农商文旅体医融合发展。
四是重管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更高。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加快构建智慧农业资源管理“一张图”,实现对粮油产业园区精准化调度、精细化管理。创新智慧种植应用场景,推进园区农业生产、加工、运输、仓储、交易、金融等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支持三大通信服务运营商分别对接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和1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打造智慧粮油产业园区,营造“五良”融合智慧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