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春燕 李弘)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稻谷从农田到粮仓只要一天。处暑时节,在资中县“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示范区的稻田里,一串串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伴随着“隆隆”的响声,2台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在稻田中,割穗、脱粒、排草、装车一气呵成。
机械化收割
“今年种植水稻接近1600亩,今天是水稻大面积收割的第三天,我们组织了两台收割机。”8月23日下午,四川振乡兴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易小杰告诉记者,两台机器一天能收割100多亩,后期还要增加收割机,大概十多天就能够收完。
装车
收好的稻谷直接运输到资中县联村惠民农事服务中心进行烘干处理。“现在水分是19,要达到15就可以了。”易小杰介绍,一台烘干机每次可以装进12吨左右的稻谷。12吨的稻谷如果在以前的话,需要七八个人在近400个平方米的晾晒场晾晒3天,现在使用烘干机从收割完成到干燥结束只需要十五六个小时,烘干费用也只需要三四百元,从时间空间成本上都更有利。
烘干
“现在机械化收割,效率大大提升了。”易小杰介绍,不光是收割,通过实施“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项目区实现了从播种、收割到烘干的全程机械化。
“‘五良’融合后,水稻亩产由500公斤增加到630公斤,每亩产值也增加了近500元。目前,所有的稻谷已经有了买主,每斤价格比去年高两角钱。”易小杰介绍道。
所谓“五良”融合,即种植的粮食品种优良、粮食所在的田地优良、机械化作业优良、粮食种植的方法优良、联农带农惠农机制优良,最终实现全程机械化、土地利用和产值最大化。
2021年8月,省县共建“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落地资中,公民镇作为全省丘陵地区宜机化改造项目唯一试点,把曾经的撂荒田、巴掌田、分散零碎的小地块,通过整理变成了连片的大田、水平条田、水平梯田等,形成了路相通、沟相连、土成型、渠成网,为机械化作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