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酷暑时节,在安岳县刚刚收获了头季稻的稻田,有的又马不停蹄地关上了水,蓄留起郁郁葱葱的再生稻,有的头季稻田正等待来水补充,再生稻也蓄势待发。今年,安岳再生稻有了两个“零”的突破:一是种植面积首次从常年的1万亩扩大到3 万亩,二是首次对种植再生稻予以补贴,150 万元资金将补助给3万亩再生稻种植户。
郁郁葱葱的再生稻田。
扩大“一种两收”面积
8月18日,在安岳县石羊镇龙柳村一组农户何绍余的再生稻田,蓄水满满,满田翠绿的稻叶。
“再生稻不播种子,管理简单,只撒点儿肥料,只要头季稻是人工打谷子,再生稻1亩就能收400多斤谷子,打出来的米要卖3元/斤,在我们这里,要买再生稻米还要找熟人才买得到哦!”何绍余高兴地说,“因此,这两年我都蓄留了六七亩再生稻。你看我8月3日打谷子后蓄留的再生稻,长得好好,有的都抽穗子了!”
在石羊镇三银村,因为临近一座水库,稻田水源充足,而被确定为今年再生稻的示范片,一天前,来自水库的汩汩清水正源源流进刚收获了头季稻的稻田。三银村农户卿明述说:“我正在等水灌田,只要有水了再生稻自己都要长起来。我今年4亩多田都要蓄留再生稻,再生稻不需要咋个管理,米质也好,我过去种出来都是自家吃。”
石羊镇副镇长谭进介绍说:“光是三银村,今年的再生稻就由100多亩扩大到了300多亩。全镇再生稻也将从去年的2000亩扩大到接近4000亩。”
今年各地遭遇持续干旱,安岳的玉米、红苕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产,为了确保粮食安全,8月3日以来,安岳县相继出台《2022年安岳县晚秋粮食生产实施方案》《安岳县2022年支持秋粮生产五条措施》,要求深入推广再生稻种植模式,扩大水稻“一种两收”面积,促进水稻绿色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全面完成 3 万亩再生稻目标任务。任务已分解到全县46个乡镇(街道)、明确到户、落实到田块。对承担再生稻示范推广任务农户,按照50元/亩标准奖补,所需资金在2021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中解决。
再生稻有望增产10%
“头季稻,若是人工收割,再生稻每亩可收400多斤;头季稻,若是机收,再生稻每亩可收接近400斤。但我们过去的再生稻,主要种植在靠近重庆方向的‘南五区’乡镇,面积仅1万亩左右。头季稻收后,农户大多是把田作为冬闲田,或者空闲2个月再种小春粮油。”安岳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唐军说,“今年的气温光照条件,使我们的头季稻比往年提早成熟3-5天,更加有利于再生稻生长,同时我们‘北五区’乡镇通过优选生育期适中、再生力强的品种,提前头季稻播期等相关措施,也具备了蓄留再生稻的条件,因而,今年再生稻首次大规模扩种到3万亩并覆盖全县,还第一次给予奖补,总的奖补资金达到150万元。”
石羊镇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赵刚说:“以前我们的品种再生力较差,而最近三四年,我们引进了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结实率高、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的一些品种,提高了农户发展再生稻的积极性。”
唐军估计,根据今年的温光条件,当地的再生稻有望比去年增产10%。唐军说:“为了让农户种好再生稻,我们之前就要求,一是农户头季稻要尽量提早播种,适时早收;二是有条件的,头季稻要采取人工收割,没有条件,只能机收的,也应在机收之后把倒伏的稻桩及时扶正;三是头季稻收后,及时复水、施肥促发新芽,确保再生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