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泸州纳溪:享受高标准农田“红利”庄稼汉变身“种田达人”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08-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桃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立秋时节,水稻正式进入了收割期。在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铜鼓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大片的水稻在风中垂下沉甸甸的稻穗,收割机在田间来回奔跑,村民用三轮车、摩托车将机收的稻谷运回家晾晒,个个脸上都溢满了丰收的笑容。
  铜鼓村是典型的川南丘陵地形,因田块不规则、高低不平等因素让村民说起种田都很苦恼,尤其是田块大小不一,田坎占地较大,田间道路、排灌设施不齐全,大型农业机械根本下不了田。

image.png

水稻丰收

  “种田靠人,收成看天。”这是铜鼓村农民多年来从事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以前铜鼓村的土地大多是‘巴掌田’,大型机械作业难,农田设施配套不完善,灌溉设施缺乏,种植费时费工,制约了村民种粮的积极性。”铜鼓村党支部书记刘胜国说起以前种田就直摇头。
  2020年,铜鼓村争取到了78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后,就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面积达600亩,将“小田”改成“大田”,将原来的泥巴田坎改为水泥田坎,并配套修建了蓄水池和生产便道等生产设施,化解了项目区农田碎片化、灌溉难、大型机械无法作业等难题,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树成荫”,让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在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的优质绿色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1200斤左右。”刘胜国说,农田改造后,土壤肥力更加均衡,同时为无人机喷洒农药、机械化收割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据刘胜国介绍,铜鼓村“小田变大田”不仅有效避免了土地闲置撂荒,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激发了土地活力,带来了粮食产量提升。连日来,铜鼓村的600亩高标准农田里的水稻陆续迎来收割,田野间机械轰鸣、生产便道上三轮车、独轮车和摩托车来回穿梭运输收割的稻谷,再也不见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了。
  “过去我家有4块地,东一亩西一亩,零零散散,播种、收割都很费事。现在换成了8亩多一整块‘望不到边’的大田,就在家门口,方便得很,每亩至少节省人工费300元呢!”正在田间指引收割机抢收水稻的村民刘春来高兴地告诉笔者,作为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庄稼人,他经历了从“种田好”到“种好田”再到“好种田”的转变,“最开始种田就是养家糊口,如今我也算是‘种田达人’了。”
  “高标准农田改造不仅让收割稻谷实现机械化,关键机收速度快,还不误农时。”刘胜国说,以前铜鼓村稻谷收割时间前后要近1个月才能收完,现在稻谷一开始泛黄收割,前后就是10天左右,省时又增收,让广大村民们享受到了高标准农田带来的“红利”。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