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羽 陈斯 摄影报道)从粮油作物种植,到加工生产、农旅观光……通过整合资源、补链延链,一条横跨青白江与广汉之间的粮油产业链正在日益丰满。
这条经由青白江与广汉协力打造的产业链,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这就是青广现代粮油合作产业园。
由广汉小麦制作的米老头食品
以点带面 打造成德同城发展引擎
地处成德绵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的青广现代粮油合作产业园,正力争通过资源整合、补链延链形成集“育种育苗、种植生产、产品加工、市场流通、农旅观光、品牌打造”的粮油全产业生态,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粮油物流加工产业园区。
“园区核心区现有种植面积3万余亩,其中高标准农田1.2万余亩,建成小麦、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2000亩,油菜新品种繁育基地500亩。现有规上粮油加工企业4家、新型经营主体54家、家庭农场25家、职业农民235名。”广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形、五年成势”的总体目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现代设施装备、种养循环发展、初加工设施建设、农业新业态发展、科技创新、品牌质量建设、组织方式创新等协同共建高标准、高品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合力推动“米袋子”“油瓶子”一体化发展。
“我们期待青广粮油现代粮油合作产业园的建成,为企业原材料供应提供更优选择。”四川米老头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昌益介绍,厂区每年需从广汉和成都采购大量小麦、花生和芝麻等原料。
近年来,成德两地同城化的不断纵深发展,让两地居民感觉越发不分彼此。仅是位于广汉市向阳镇的四川米老头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厂里就有100多名员工来自成都。
“今年向阳镇小学一年级入学的新生中,有不少都是成都来广汉务工人员的子女。”向阳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林羲介绍,产业、教育、文旅等方面的不断交融,让成德两地的居民联系越发密切。
蒋家河公园航拍
距离成都天府大道北延线出口500米的蒋家河湿地公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成都人来此旅游消费。李林羲介绍,目前整个湿地公园已经初具规模,打造出“湿地公园+特色牛杂火锅集群”的特色农商旅规划,以园林式特色火锅为核心,囊括庭院火锅、滨水火锅、森林火锅和田园火锅四大主题,多点、立体布局多元产业形态。
全面发力 助推成德同城多核发展
近年来,广汉深入对接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以“全要素接轨、全方位提升”的理念,大力建设成德同城化发展“桥头堡”。
广汉将同城发展写入城市总体规划,让同城发展渗入城市的方方面面。成立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与青白江区签署《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协调发展框架协议》,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年度合作事项清单。青白江、广汉市均将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纳入五年规划纲要。广汉市对接《青白江区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德阳高新区总体规划》编制。青白江区正在编制的《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青白江区建设总体规划》,拟将重点规划建设“凤凰湖·三星湖”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强对接青白江区等周边区县规划,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修。
天府大道北延线示范段
织好紧密交通网,让同城发展更便捷。G5成绵高速扩容线征拆有序进行;天府大道北延线重要节点工程——鸭子河特大桥梁完成总工程量60%,预计德阳段年底主线通车;市域铁路S11线加快前期、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彭广青淮快速路(广汉段)已与彭州市、青白江区签订接线协议;青广交界地带金凤路、玉璋路先后建成,环璧南路青白江大桥主体结构完工,预计今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形成两地主城区10分钟通勤圈……
在“教育同城”上,广汉市、青白江协同打造的青广教育城被纳入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首批精品示范点,两地已实现6对学校结对共建,500余学生跨区域就学;广汉全市9所学校与成都结对共建,7所学校共享成都数字学校、七中网校教学资源;先后组织300余名教师参加成都培训会,29名优秀教师入选新都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引入重庆巴川公学、博雅明德高中等优质教育资源。
广汉在全省率先打破行政地域限制,实现审批服务跨区域通办,青(白江)广、新(都)广、金(堂)广、彭(州)广通办事项已达430项,打通成德眉资跨区通办“一环线”。下一步,广汉将积极推进两地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互认,探索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管理服务模式,推动社保数据互认,医保“双定”互认,让两地居民共享“同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