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彭彬 赵斌
7月以来,持续高温叠加,梓潼县最高气温达39.1度,旱情开始显现,给大春粮食生产带来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该县充分发挥重点水利工程作用,统筹流域内水资源,科学调度蓄水放水,全力开展抗旱工作。
位于该县长卿镇油坪村的上清水库,是一座小二型水库,库容27.81万立方米,保障水库下游870亩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用水。这段时间,水库一方面在蓄积武引水利工程的输水,一方面根据下游水稻、玉米灌溉用水需求进行放水。水库管理员宋荣告诉笔者,今年因为旱情用水需求大,他们在水库值守,随时随地保证下游的农田用水供调。
据了解,武引水利工程被誉为“第二个都江堰”,是川西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工程,也是四川“西水东调”总体规划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润泽川西北的绵阳、南充、广元、遂宁四市十一县,控灌面积459万亩,受水区人口400余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受高温异常天气影响,梓潼县武引灌区因旱累计受灾面积达12.22万亩。其中,因旱面临绝收面积3万亩,减产面积为9.22万亩。
面对旱情,梓潼县相关部门积极协调绵阳市武引局开闸,各干支渠开足马力对武引灌区进行第二轮供水,截至目前供水约为5000万方。通过科学调度、均衡供水,因缺水面临减产的9.22万亩水稻得到了恢复,及时挽救了旱情严重的3万亩水稻。石牛镇双塘村村民吴功义表示,他们村粮食生产是使用的武引水,从目前情况来看,玉米和水稻基本上没得啥子问题,长势普遍较好。
下一步,梓潼县将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武引水利工程的最大综合效益,全力保障农业抗旱用水,确保梓潼灌区20余万亩水稻生产安全及向邻近三台县、游仙区送水出境,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切实做好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