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
7月20日,记者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当天在成都召开《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构建田长制的背景、措施和目标。《意见》提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到2022年底,我省将初步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每一块耕地都有田长负责。到2025年底,田长制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工作格局基本确立。
健全体系 分级设立田长
《意见》明确,将分级设立田长。省级设立总田长、副总田长和田长,总田长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副总田长由省委副书记担任,省级田长由其他省级领导按联系指导市(州)分片负责;市、县、乡三级设立田长、副田长,由同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田长,相关负责同志任副田长,结合实际分片分区负责;村级设田长,由村级党组织书记担任。在村级党组织书记统筹下,本村(社区)范围内设置网格员,由村级“两委”委员、村(居)民小组组长、村级事务代办员等担任。
同时,省、市、县三级将分别设立田长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任由同级政府分管自然资源工作的负责同志兼任。
内容具体 田长肩负五大任务
《意见》指出,田长将肩负五大任务。
一是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规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耕地数量不减少。
二是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生产活动,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和补划管理,确保永久基本农田质量高、数量足。
三是巩固提升耕地质量,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有序推进轮作休耕,开展农村撂荒地整治,促进耕地集中连片、质量提升、生态优美
四是加强耕地监测监管,建立耕地动态监测机制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平台,构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常态化监管机制,设立统一规范的公示标牌和保护标志,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
五是深化耕地保护改革创新,健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评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评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及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确保落实 加快出台配套措施
为确保田长制落实落地,我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省级层面将加快成立省级田长制办公室并尽快实现实体化运营。在此基础上,指导督促各地加快出台推行田长制的具体方案,年底前完成市、县、乡、村各级田长、副田长设立,以及市、县级田长制办公室组建。
在制度层面,省级将加快出台田长调度机制等工作制度。同时,《田长巡田工作制度》《田长制工作督查制度》《田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等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正在酝酿中。
积极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动态智慧监测监管新模式。充分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田长制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平台。设立统一规范的电子保护桩,开发田长巡田软件,辅助日常动态巡查,确保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行为早发现、早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