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琴 记者 庄媛 文/图)7月17日,记者在金川县河东乡旦甲木足村看到,35亩的高山蔬菜基地里,成排的枸杞和香菜翠绿欲滴、长势喜人,这是四川省国资委帮扶当地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2021年11月,省国资委在位于大渡河上游高半山的旦甲木足村建起了高山生态种养殖基地。利用高原地区的气候环境优势,试种上了高山香菜、枸杞等作物,香菜一年可种两期,经济价值较高。
村民们采摘的香菜
“以前我在外面打工、离家远,现就近在村上的‘高山生态蔬菜基地’里务工,不仅能跟着企业技术员学技术,一天还有120元的劳务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很方便。”旦甲木足村村民龙明贵一边在地里采摘香菜,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香菜长得非常好,蔬菜销售后我们还能参与集体分红,安逸得很!”
记者了解到,高山蔬菜基地以企业带动村集体和农户进行种植的模式,试点期间村里“零投入”,由省国资委协调企业为地方提供农技、资金、渠道等全方位支持,在下种、田间管理、采收上车、包装等方面做好知识管理和传承工作,带领致富带头人和农户逐步掌握蔬菜基地的标准化、市场化生产和管理。
省国资委选派河东乡旦甲木足村驻村干部吴阳兴告诉记者,在试点成熟、致富带头人和村民掌握标准化种植后,基地将逐步转为村集体运营下的市场化“订单农业模式”。
据悉,高山蔬菜产业第一期由一号、二号、三号基地组成,其中一号基地运用了“一地两用”的套种模式,在16亩枸杞基地上套种高山香菜,大大提高了高半山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和经济开发效益,多层面促进农民增收。按标准化种植模式,该基地初期阶段的产值预计在每年40万元左右,为旦甲木足村的各项事业振兴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据了解,以前旦甲木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10余万元,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后,第一期可为该村带来约18万元的销售收入,全体村民都能参与集体经济分红,实现就近养家增收两不误。后续还可开发100亩以上精品化、标准化的高山蔬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