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威 记者 张琳琪)一条173公里长的环线公路,带动全市48个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发展,为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奠定交通基础。“交通方便多了,大大减少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遂宁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左致远告诉记者。
近年来,遂宁市始终践行“人民交通为人民”,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通过政策倾斜、要素保障,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遂宁市被评为全省首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和四川唯一的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
高起点筹划 建好农村公路
“遂宁市出台《遂宁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细则》,首创‘尊重自然、适度指标’建设指南,统筹各类资金126亿元用于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编制‘交通+旅游’‘交通+产业’等专项规划9个,推动路网、水网、林网、田网四网融合,构建一环多线、一园多环、一村多路的环形路网。”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遂宁市坚持“一盘棋”规划农村路网。完成撤并建制村与新村委会直连道路新改建工程174.4公里,建成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123.6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540公里,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一,5个县(市、区)全部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打出“组合拳” 管好农村公路
在四川省2022年“5·26”爱路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村支书王勇获得全省“最美护路员”称号。他守护的路是牛角沟村道,全长7公里的柏油路。
“柏油路修到家门口,怎能不用心爱护?”王勇说,对牛角沟村民而言,牛角沟村道是真正的“致富路”“振兴路”。
2019年6月前,牛角沟村道是土路,交通非常不便。村民到场镇赶集要1个小时,牛角沟村道修好后,只需要十几分钟。不仅如此,以旷继勋牛角沟起义为背景的红色旅游资源也得到充分发掘。牛角沟村成为红色旅游胜地,被誉为“四川红军第一村”。村里借机发展起蓝莓、核桃等种植业,与旅游业充分结合,游客可直接到种植基地采摘水果,体验农耕乐趣。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左右。
牛角沟村党员自发成立“党员护路队”,全村26名党员分为3个护路小组,每组认领1-2公里路段,轮流巡查和义务清扫。受王勇等党员影响,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公路管护和清洁整治工作中,自发当起“护路员”。
“这条路让牛角沟不再是穷山沟,让农民发家致富,我们都很珍惜。”村民唐春红说道。
为了让农村道路得到长效管护治理,遂宁市建立全省首个市县乡村四级开放共享的公路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平台,制定开发“建管养运安”5大功能信息化系统,为公路建设规划、道路交通安全等提供信息支撑。创新建立“一路五长”管控队伍,设置五级路长上千名,把1.25万公里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建立问题清单,压实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可用资源,推动农村公路常管长治,为农村道路安全护航。
“路产”融合 运营好农村公路
射洪市瞿河镇牛心村是射洪市生态酒粮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近期的牛心村,小麦完成收割,土地重新翻整,正准备播种高粱,农业产业一片欣欣向荣景象。2019年前,牛心村被称为“无特色产业、无集体收入、无外来人气”的“三无”村庄。射洪市百里农环线修建完成后,牛心村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射洪市生态酒粮现代农业园区是沱牌舍得公司的专用粮基地,园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2万亩,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射洪市百里农环线是为园区量身打造的产业路。”射洪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昝琦介绍说,自从去年6月道路建成通车后,牛心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产业路”的打通,促进了牛心村柑橘、生态酒粮、绿色蔬菜等产业发展,形成了舍得酒业下订单、合作社经营、农民生产、农事服务中心加工的产业链条。
牛心村因路而富、因路而美。黄麦浪、红高粱、金谷穗装点了乡村田园美景,牛心村蜕变成“产业兴、乡村美、人气旺”的先进村。2021年,牛心村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38万元,村集体收入13.9万元,先后获评四川省卫生示范村、遂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遂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近年来,遂宁市农村公路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接下来,遂宁市将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解决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