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小暑已至,四川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日最高温度超过40℃。高温天气对家禽、家畜有何影响?记者采访了多位动物养殖专家,为养殖户支招。
“高温天气造成养殖场降温设备能耗加大,我们养殖成本增加不少。但好在有自动控温装置,养殖场温度长期维持在23℃,蛋鸡的养殖没有受到太大影响。”7月7日一早,在位于大邑县的四川康宁农业有限公司蛋鸡养殖场,负责人张坤正通过手机查看养殖场情况,面对高温天气,公司先进的养殖设备给了他不少底气。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的蛋鸡总存栏量为40万只,日产鲜鸡蛋达20余吨,高温天气下较往常并未减产。对此,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张克英表示,现代化的养殖场有成熟的养殖设备,但大型鸡群饲养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她介绍,家禽类毛羽较厚不易散热,所以防暑能力较差,高温带来的热应激综合征会导致家禽采食量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直接表现为鸡蛋蛋壳、蛋清质量变差等,从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甚至造成巨大亏损。无论是蛋鸡还是肉鸡养殖,对于禽舍,张克英建议采取措施进行通风和物理降温。“同时,喂料的时间要延长,尽量避免在温度最高的时候喂食。”她说,还要将饲料的能量浓度提高,降低蛋白质浓度的同时补充一些氨基酸。
这两天,大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兽医师唐利军忙着在全县各个养殖场间监督巡查,“面对高温,我们要提醒养殖户做足防暑降温准备,并协助他们加强管理。”唐利军说,在回马镇的温氏种猪场,风机水帘正在为猪舍降温,确保生猪“清凉度夏”。
针对高温下的生猪养殖,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徐志文介绍,我省水系发达,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在局部形成高温高湿,引起猪只食欲不振,采食量减少,增重缓慢,如果高密度饲养,可能会局部发生猪链球菌病、蓝耳、圆环病等。
面对这种情况,徐志文建议,一是改善猪舍环境,做好通风、除湿工作;二是适当使用双黄连等中药,增强猪的抗病能力;三是按规定接种疫苗,抵御相应疫病的发生;四是加强日常监管,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徐志文特别提醒,在生猪运输过程中,由于高温、颠簸挤压等,都会对生猪产生应激,容易导致生猪中暑甚至死猪的情况。要保证猪笼通风换气,避免过度拥挤;最好在夜间或凌晨的低温时间段装猪运输。
在牛羊养殖方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左之才介绍,天气炎热容易造成动物中暑,食欲不振,生产性能下降,需要加强通风散热,加大饮水量。在极端高温的情况下,可在饲料、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防止热应激综合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