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漆楚良 彭小懿 特约通讯员 张平
7月5日,笔者走进宣汉县君塘镇君坝村,只见一个小小村庄在原有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葡萄、樱桃、枇杷、花椒、红心蜜柚等产业600多亩,还积极引进资金和项目,打造了花仙谷、陌上森林、老君洞风景区3处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点,既鼓起了村民腰包,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君坝村的产业振兴只是宣汉县乡村振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宣汉县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农村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产业、扮靓乡村,美丽新村“破茧而出”,幸福生活“应运而生”,为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贡献力量。
播撒乡风文明种子
走进庙安镇八庙村,只见以“忠”“孝”“仁”“义”“礼”等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公益广告,镶嵌在乔氏农家乐的外墙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几年不回来,回来就办席,办完就开溜,你说羞不羞!”这句流传在八庙村的顺口溜,道出了村民对大操大办宴席陋习的痛恨。针对这一陋习,该村紧紧抓住乡风文明“牛鼻子”,通过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破除陈规陋习,强力整治大操大办不正之风,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为了探索建立农村德治体系,近年来宣汉县大力开展以“忠勇信义·德驻我家”为主题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倡树新时代乡村振兴荣辱观,引领群众讲品行、扬正气、树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灵魂”,稳步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创新产业融合模式
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达州市铭远生态林业公司创新“农业+康养”模式,在茶河镇钟坪村流转林地6730亩,按照“一核引领、多元联动”的经营发展思路,创办一家从事蜀汉林猪林下放养、麟焕梅花鹿林下放养、产品研发、深加工,种植水果、蔬菜、中药材以及乡村旅游、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内设驯养繁育区、休闲康养区等多个功能区,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就业。
据宣汉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玉平介绍,该县创新“农业+康养”模式,依托森林资源、农村田园风光等,加快建设康养目的地和发展康养产业,重点打造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茶河高峰岩铭远生态园、白马印盒山康养休闲园、毛坝天坪脆李园等森林康养示范点,全面推动农业与康养的融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近年来,宣汉县探索创新“农业+旅游”“农业+电商”“农业+康养”“农业+文创”等“农业+”产业融合模式,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乡村振兴筑牢强有力的“新支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道路两旁,绿树掩映,鲜花点缀,干净的沥青路通往千家万户,休闲广场上村民们或健身或跳舞……“现在,我们村不仅‘脏乱差’现象不见了,还建起了8000多平方米的民心广场。环境好了,我们生活得很开心。”宣汉县桃花镇莲寨社区居民胡宗菊笑着说。这只是该县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新颜值”的一个缩影。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宣汉县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让农业展现新姿态、农村展现新面貌、农民展现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