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珙县扎实推进“三社”融合发展 着力保粮安全促农增收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2-07-04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范祖其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珙县抓紧抓牢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等工作,持续推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特别是对以为农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供销合作社而言,更是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着力点,以“三社”融合发展为路径,创新服务,走出一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促农增收的新路。

image.png

珙县供销社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到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三社”融合,破解瓶颈制约,凝聚发展力量

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靠统购统销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金字招牌”无人不晓,入社社员一度占农户总数的90%。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随着市场主体多样化,供销社的一部分作用被替代,一度曾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供销社“为农务农姓农”服务理念和为农服务的宗旨并未改变,虽然主阵地已从原来的城乡转移到农村,但在服务农村集体发展经济方面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珙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难、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村产业发展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以珙县近几年来成立的68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目前真正发挥作用的却不到三分之一。对农民来说,把地种好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把种出来的农产品“销出去”“价格好”,心里仍没有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县供销社以“党建引领,村社共建、强村固基、富民兴社”为指导,充分整合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村两委组织优势、村股份经济组织的资源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经营优势等,坚定不移地走“三社”融合发展之路,收到“1+1+1〉3”的效果。以天堂村为例。该村境内山峦起伏、怪石磷峋,石漠化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自然条件极差,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2010年,天堂村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是一个典型的无区位、无产业、无集体企业的“三无村”。2021年,由50余名村民入股(县供销社占34%股份),整合村里的金石种养合作社、露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金土地家庭农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紫苏、糯稻、马铃薯等)+订单保底收购”,尝到了甜头,当地社员种紫苏年人均亩增收超1500元,种糯稻农民人均增收450元以上。当年该村人均收入达114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三无”村变成了“富裕村”“风景村”,村民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image.png

图为罗渡苗族乡天堂村供销社农技人员在检测土壤情况

“农药化肥用多少?是根据农技人员的测试结果来确定,不像祖辈那样靠天吃饭,而是靠品种、科技和人才”。天堂村供销社负责人、村干部彭政说。“村供销社按‘五统一’模式(统一布局、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收购)发展农村产业,实现了产得出、卖得脱、收益高的目标。而且农民有订单合同在手,也不担心市场,而是把心思放在种地和如何增收上。一些过去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也返乡按订单合同发展紫苏和糯稻。全村一半以上的农户与村供销社签订了订单合同,纷纷流转、托管土地“玉米套种紫苏”。眼下的天堂村,一行行整齐的玉米在茁壮成长,早点的已出了天花和戴上了红帽子,柔嫩的紫苏苗在玉米的陪护下欢快的成长……如今当地闲置、撂荒土地少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天堂村供销社的紫苏和糯稻(含天堂村外)目前已分别发展成为四川省最大的种植基地。

image.png

天堂村供销社“玉米套种紫苏”生产园圃一角

——“三社”融合,盘活各种资源,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三社”融合发展核心是创新集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洛表镇龙泉村供销社为例,该社在党委、政府及村“两委”领导和县供销社等的指导下,整合珙县广通茶业有限公司、洛表镇大坊村茶业专业合作社等组建。目前,土地由村“两委”负责流转,农民以现金或供销社租地前三年的租金入股。该社采用远程教育向村民进行培训,运用先进的制茶工艺和设备、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现已发展茶叶3000余亩,所生产的绿茶、红茶已远销全国各地。解决了当地300余人的就业,其中有56名脱贫群众成为里面长期领工资的“固定工”。2021年已向社员分红。该社负责人曾焕兵说,“作为新时代的农民,就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特别是利用村供销社这个平台,引导农户增收致富,全力为家乡父老乡亲带好头、引好路、创好业”。

image.png

洛表镇龙泉村供销社技术人员在指导村民摊晾茶叶

产销茶叶只是龙泉村供销社其中的一项业务。该社另外还从事农产品收售、测土配方、建筑劳务、乡村旅游、农技咨询、代耕代作等41项业务。这也是供销综合改革工作深入推进的具体体现。村供销社根据市场形势,在大力发展茶产业同时,也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吸纳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供销社、种养大户等入股,鼓励引导村“两委”负责人入社并担任新型基层供销社“三会”(社员或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管理人员,既密切供销社、村股份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结,又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执行力。随着“三社”融合发展的推进,农业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买难卖难和土地闲置等问题得到解决,社员尝到了甜头。在供销社经历了从辉煌到没落的沉寂后,重又引起了农民的关注,这个农民身边的“老朋友”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基层供销社是直接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推进‘三社’融合的前沿阵地”。珙县供销社理事会主任赵永兰介绍。“下一步,县供销社将积极引导没有村供销社或村股份集体经济组织的村(社区)逐步成立,按照珙县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成功创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省级供销示范县的标准要求,确保乡镇基层供销合作示范社覆盖率达到50%(中心镇覆盖率达到80%)、村级供销社、综合服务社或者农村经营服务网点综合覆盖率达到30%。支持同类产业和产业链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在产销、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实现更多合作。鼓励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积极加入村股份集体经济组织。力争到2025年,全县每个村都有牵头发展产业的村级供销社,为农村产业发展建好平台”。

—­­—“三社”融合,顺应时代发展,培育为农助农主体

(一)加强联结,持续深化“五联”服务工作。一是组织联结。新型基层供销社是县供销社的成员社,要自觉接受各级业务部门指导和监管,履行《章程》及“三会”各项权利义务。二是村社联结。按照“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发展理念,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及村“两委”融合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村党组织引领农村产业发展的能力。三是资本联结。通过股权介入、项目资金、增加投资等方式,强化党组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领导。四是业务联结。加强县供销社社有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的合作,把农资经营、农产品购销、农技培训、电子商务等的触角向村组及农户延伸,力求更加便民。五是利益联结。采用按股分红、按交易额返利等方式,积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确保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image.png

村供销社按照订单合同到农户家里收购农产品

(二)强化服务引导,全力搭建“四大服务平台”。即:一是做强珙县惠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构建“三社”为一体的经营服务体系,增强新型基层供销社市场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采用“联购分销、分购联销、统购统销”的灵活方式,巩固和拓展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新型基层供销社提供价廉物美农资、日用消费品、办公用品、农产品展销、农机租赁等服务,实现了供销业务抱团发展,凝聚为农服务的最大活力。二是提升珙源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服务水平。按照“横向联服务,纵向统监管”的服务模式,运用省供销社“供销云”财务平台的“实时会计+智能财务+社会化服务”功能作用,为新型基层供销社、农民专合社、农村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代理记账、税务申报、工商代理、项目申报、会计培训等服务。同时,对社有企业和新型基层供销社进行财务监管,实现财务信息实时传递,会计核算效率提高,财务实时管控得到强化,进一步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隐患和“微腐败”,让政府放心、农民满意、社会认同。三是创建鑫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按照“政府推动、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组建鑫珙电商公司,并将其作为全县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市场主体,以全县各行政村为单位组建电商服务网点,构建起以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为核心的县、镇、村三级电商综合服务体系,使之成为“网购网销、乡村物流、便民服务、远程培训和产业发展”的珙县“4+1”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四是着力创建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搭建农资、农技、仓储冷链物流平台。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商家提供农产品批发交易、加工包装、冷藏储存、冷链配送、生鲜电商等系列服务,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把“三社”融合建成党委政府靠得住、用得上、放得心和农民离不开的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民得实惠(农资商品两放心、价格优惠降成本、配送到户省劳力)、村集体得效益(盈利按股分配、壮大集体经济)、供销社得发展(重振经营业务、重构服务网络)”的“三方共赢”目标。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用新的业绩证明供销社仍是新时代农民的“贴心人”、乡村振兴的“护航人”、农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图为珙县农村采用新型技术服务农业生产

如今,在珙县,昔日的矿山废弃地成为“万物生微田园”,一个个“不好卖”的物美价廉的农产品除紫苏、糯稻外,茶叶、白酒、生猪、肉牛、猪儿粑、豆腐干、腊肉、燃面、食用菌、花椒、柠檬、血橙等被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供销社已从原流通服务为主逐步融入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实践证明,通过“三社”组织形态、利益联结、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等的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探索出新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县供销社党组书记张毅表示。“珙县供销社将进一步擦亮供销合作社的招牌和名片,大力发展新时代的现代化农业,积极纵深推进‘三社’融合,创新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抓好粮食安全等的指示落实到位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更大的供销力量”。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