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刚 王磊 记者 李全民)走进房石镇里河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宽阔的沥青村道,整齐的竹林绿荫,花木葱茏的行道,清流潺潺的河道……说起从普通小山村变身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青川县房石镇里河村的群众充满了无限的自豪:“这是‘拆’出来的新面貌,‘建’出来的新家园!”
“一拆一建五改两硬化”是青川县“人居环境整治年”的“硬活路。自年初以来,房石镇按照“惠民生、护生态、有特色”的思路,以乡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为目标,稳步推进里河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整治”后的新村实现了“人在村中,村中景中”,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保持村味,增强韵味
突出层次感,避免“一刀切”。为确保整治不走样,实惠到农家,青川县房石镇党委和村(社区)党组织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倡导以修缮为主的拆旧换新行动,倡导灵活利用拆旧留下的砖瓦、石板等材料改建花台、入户步道,就地取材、变废为宝,通过艺术化设计,打造富有创意的微景观,美化乡村人居环境,避免了大拆大建,既不失“村味”又增强了“韵味”。
里河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该村自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以来,共拆除危旧房、废弃圈舍、凌乱杂棚、旧茅厕10处23间,改建花台、编制竹栅栏、修整入户步道2000多米。通过近半年的整治行动,一幢幢的民居镶嵌在山间密林中,虽多是平房小院,却是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家家户户门前开满了各种鲜花,有月季、有芍药、有牡丹……,蝴蝶正在花丛中飞舞,蜜蜂正忙着采蜜,放了假的孩童正在玩着各种游戏。政府为这里增添了完善的配套设施,煮饭用气、洗澡淋浴、出门有车等令人羡慕的城市生活在农家小院里呈现。
村里建起了医务室、阅览室、幼儿园、小超市,还建起了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每到夜晚,村民们涌到广场上跳坝坝舞、唱歌,热闹得不得了。“现在,我们村环境这么好,住到这里感觉舒适多了,党的政策就是好!”村民赵忠贵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现在环境这么好,感觉住在城里一样,大家都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人人参与,共建新村
“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房石镇天井村支部书记何其健说。
天井村开展整治工作前期,拆棚舍问题遭到不少村民反对。村干部主动带头,先行拆除自家闲置、废弃、影响美观的棚舍,并及时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引导党员做示范。经过反复动员,第一户普通党员率先拆除自家鸡棚,僵局就此打破。通过书记带干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亲戚的方式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助力,天井村在短短两天内“拆旧”4处,群众清杂去乱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整治行动是一种制度导向,想要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归根结底还得全民参与。在整治过程中,房石镇村社区通过党支部号召和党员们的率先垂范、带头行动,全村广大群众也自发加入到环境卫生整治的队伍中来,能出力的出力,能出车的出车,大家扫马路、拾垃圾、清水渠、整沟道,积极改房、改厨、改厕,互相提醒督促,成为垃圾乱扔、粪污乱排等乱象的“宣传员”“监督员”,齐抓共管,使得村里的环境卫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全镇已拆除棚屋、废弃圈舍27个,提升庭院19个,改厕80户,改房48户,硬化院坝、连户路200余平方。为扎实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镇纪委还充分发挥督查作用,采取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形式,对各行政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展开实地监督检查,重点监督各行政村垃圾清运、坑塘、河道及重点路段卫生、堆积杂物清理等情况。现场反馈问题13个,已整改11个。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大家的素质也高了,对房前屋后的卫生更爱护了,这对村里的小朋友们也是一种耳濡目染,今天我们孙娃子看到院子里的果皮还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说起生活环境,村里的老人门很有感触。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长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我们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房石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坚持“整”“治”结合,建立流动评比、按月考核等制度机制,全力“拆”出新空间,“清”出新环境,“建”出新天地,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