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技术全国主推 机具纳入多省补贴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06-28

数 读

稻茬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能使小麦在整个生产中节能30%、节药15%、节肥15%
  ●通过实验数据和生产实践反馈,该技术使小麦增产10%—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有惊无险——今年的小麦生产是从最差的播种气候、最迟的播期中,创造了病虫害最轻、旱地小麦状态最好的一年。”5月底,梓潼县宏仁镇石台村小麦收获现场,绵阳市农科院副院长任勇这样总结今年的小麦生产。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汤永禄也表示,从前期生产预判上看,是比较担忧的,但实际收获,好于预期。
  小麦专家口中的“惊险”“担忧”源自小麦播种期间的湿害问题。从去年秋季多雨、土壤黏湿导致晚播迟播,再到苗期的小苗弱苗,使得这一季的小麦生产“一波三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录祥表示,2022年小麦生产虽然开局不利,但后期苗情转化良好,弱苗转壮,科技的力量不可小觑。其中,四川贡献了一项好技术和一台好机具。

image.png

农技农机配套下的小麦一类苗长势良好。

一项技术:节肥节药 增产增收
  今年我省小麦丰产,专家们一致表示:稻茬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功不可没。
  在业内,有着“苗好半年粮”“苗架稳健说丰年”的说法。面对湿害问题,这项技术如何攻破难关?
  该技术核心之一,便是前期科学处理秸秆、免耕带旋播种,提升播种质量和出苗质量,实现苗足、全、齐、匀、壮,为高产奠定基础。“四川麦区稻茬麦田存在土壤湿度大、质地黏重等问题。”汤永禄介绍,由省农科院研发的配套技术——“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连续多年多地的示范实践表明,“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效果显著。
  “我们川北地区到小麦播种时土壤还很湿,过去要想播种小麦非常麻烦。”作为该技术的受益者之一,梓潼县佳裕家庭农场主古国洪告诉记者,依托这个技术,小麦播种作业效率提高,即便田块很湿,依旧播得下,而且还能种得好。
  不只是播得下,该技术还省工节本。“与过去相比,使用这个技术,一亩地可减少10斤以上的用种量,节约10斤左右的肥料,还可减少50至60元的人工和机械成本。”古国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1000亩小麦要节省6万元至8万元的生产成本。加上今年每亩小麦产量平均增加25公斤,古国洪实现了节本增收。
  “采取免耕技术,可最大程度避免旋耕带来的渍害僵苗、弱苗及迟播等问题,配合及时清沟理墒,疏通排灌水系,这样基本解决了稻茬小麦‘播不下、出不齐、长不好’的老大难问题。”汤永禄介绍,通过实验数据和生产实践反馈,该技术能使小麦在整个生产中节能30%、节药15%、节肥15%。
  该技术2021年入选我国四大粮食作物绿色增产技术报告,已在我省20多个县市(区)推广应用,并在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份有一定的影响力,近三年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该技术在长江流域稻茬麦区和西南麦区旱茬地具有广泛适用性。”汤永禄说。

一台机具:“爆款”卖断货
  良机是良技实施的“加速器”,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给小麦丰产丰收创造了条件。
  “我们基于小麦免耕原理,进一步改造升级形成一机多用,现在还可以播种玉米和大豆。”6月13日,中江县泽丰小型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舒泽刚告诉记者,针对去年卖断货的情况,目前公司正做好生产准备,迎接9月至11月的销售旺季。
  “这台由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栽培技术团队和企业联合研制的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正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汤永禄介绍,播种是作物生产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播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也影响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
  去年,该播种机不仅卖到了省内各地,还售往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多个小麦主产省的稻茬麦区,受到当地的专家、科研人员和种植户的好评。
  为何“四川造”小麦播种机能引起如此轰动?
  沿长江而下,土壤黏湿和秸秆缠绕机具等是多省稻茬小麦播种面临的共同困扰。“湖北的农业耕作制度为稻麦轮作。”湖北省国营清河农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曾祥志向记者介绍,小麦播种季当地普降大到暴雨,田间因含水量过大,滚筒式播种机作业受限,常发生秸秆缠绕播种机、黏泥堵塞下肥下种管等问题。
  “中国稻茬麦的面积很大,常年约7000万亩,仅次于南亚。”汤永禄介绍,我国稻茬麦南北方都有,但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我省稻茬小麦播种期间,同样秋雨连绵,土壤湿黏。然而,抗湿播种机及稻茬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
  “我使用这台机具已有5年,今年将购买第3台。”绵竹市富新镇种植大户徐守兵告诉记者,这台播种机无论是硬地还是软泥,都能播得下种子。在今年播种阶段湿害的情况下,徐守兵的麦田亩产超过了500公斤。此外,他还用机具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现增收。
  该机具不仅是让省内种植户受益不断,在省外也“好评如潮”。“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去年就购进了 17 台播种机,用于推动当地小麦抗湿播种”曾祥志告诉记者,这台机具日平均播种面积达到50至65亩。
  5月底,安徽省舒城县的小麦迎来收获。“使用‘四川造’播种机播种的小麦较传统农户种植增产50公斤以上。”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杜世州介绍,“四川造”播种机低马力的要求特别适合当地中型拖拉机的动力配置,在安徽中部、南部稻茬小麦区使用效果良好,大面积应用前景广阔。
  “河南当地稻茬麦区农户使用该播种机播种的小麦增产幅度达到20%左右。”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黄淮南部栽培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王永华研究员说。
  “四川造”小麦免耕播种机之所以能受到稻茬麦区农户的认可和欢迎,关键原因在于省外机器往往针对旱地或水浇地而研制,不适宜水旱轮作的稻茬麦田,而四川的专家则专门针对稻茬麦的难点问题研发出了适应性强的小麦免耕播种机。
  在补贴方面,该机具在四川、湖北、河南等地已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目前已有不少省内、外的客户联系要购买该机具,预测今年销售量将超过200台。”舒泽刚说。
  省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张小军表示,“四川造”小麦免耕播种机的大火,得益于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农机与农艺的相互融合程度高。其在减少机具对田地的碾压破坏、推动小麦产业全程机械化、高质高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等方面研究推广意义重大。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