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济琨 记者 刘佳
“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防汛工作,重在“防”。记者6月22日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进入汛期,四川各地紧扣预警监测、隐患排查、实战演练等重点环节,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不断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堤坝防线”,打好防灾减灾“主动仗”。
防汛实战演练。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供图
“罗伯伯,要下暴雨了,快转移到村办公室。”近日,泸州市泸县气象台先后发布暴雨蓝色和橙色预警信号,部分乡镇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并伴有雷电、短时阵性大风,泸县多地受到影响。收到预警信息后,灾害信息员曾浪屿第一时间来到洪安桥村组织罗云富等3户共9名群众转移到村办公室避险。
像曾浪屿这样的灾害信息员在泸州有3127名。近年来,泸州市持续健全“吹哨人”机制,大力组建群众身边的“应急队伍”,在各区县、镇、村分别配备2名灾害信息员;印发建立全市应急系统灾害预警信息分级发布和基层末端反馈机制,要求各乡镇(街道)在属地每个村(社区)落实2名普通群众、每个重点企业和在建项目分别落实2名一线员工,作为应急系统灾害预警信息末端反馈人员,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位,防控措施及时落实。
在打好防汛主动仗方面,雅安市采取“1234”工作法,推进防汛分级精准防控。据了解,雅安市构建市、县、乡、村、组及行业主管部门预警信息传达确认和防范应对工作落实反馈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两微一端、敲锣吹哨等方式,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到企业到工地,打通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米”。此外,督促基层责任人严格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要求,确保既要“叫醒”也要“叫应”。
为加强防汛工作,近日,成都市、乐山市以及达州市等地还进行了四川省2022年应对暴雨洪涝与地震地质灾害综合实战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了我省防汛抗旱、地震和地质灾害等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锻炼了应急救援队伍,磨合了指挥协调机制,提升了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