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成帆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乡村振兴,产业先兴,特色优质产业更是振兴基础当中的压舱石。2020年至今,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村通过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累计流转土地300余亩,用来发展以双稻双虾、果蔬套种、林下养殖为主的绿色经济,将荒山裸岩打造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荒沟沟变金窝窝
“这个小南瓜饱满圆润、碧翠水嫩,卖相太好了。”近日,泸州市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村的“新菜园”开张了,150余亩小南瓜瓜熟蒂落,成为了引客入乡、摇钱吸金的宝贝。
说起洪安桥村的这个“ 新菜园”,里面可大有文章。该菜园位于洪安桥村八组龙凼沟,是一处人迹罕至的山沟沟。“龙凼沟偏僻难行,距离主公路和村庄较远,土地依岩壁铺开,高低不平、地块狭小,在农业生产发展上‘先天不足’,因此一直处于荒芜状态。”石桥镇洪安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宗祝表示,为了解决土地撂荒的问题,今年年初,村两委决定重启这块闲置之地,在征得党员代表和当地村民同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荒山修耕复种大幕就此拉开。
在修耕复种的过程中,洪安桥村因地制宜,通过以林还林、以耕还耕的方式,对闲置土地进行盘活利用,并将其纳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耕地主要用来种植小南瓜、丝瓜等轮作蔬菜,而林地则换种为荔枝等经济林木。”邱宗祝介绍到,在修耕复种的同时,村里还同步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产业便道1600米,其中硬化路达700余米。
如今再度走进龙凼沟,入耳的,是流水潺潺的乐章,养眼的,是长势喜人的作物和蜿蜒舒展的乡村美画卷,曾经穷山僻壤的山沟沟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土方方创绿牌牌
考虑到土地已经荒芜近二十年,在产业发展的方向上,邱宗祝有了新的思考。“土壤应当已经不含化肥、农药等残留物,适合用来发展有机作物。”在洪安桥村党总支委员会上,身为当家人的邱宗祝抛出了这样的观点,表示要坚定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通过。
为了守住这份绿色底蕴,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洪安桥村坚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并自学自究了生态制肥,以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
“所谓生态制肥,就是将玉米粉、油枯、红糖、酵母,加水发酵,从而制成有机水溶肥。”邱宗祝表示,作为速效性肥料,有机水溶肥不仅营养元素全面,而且能更有效地被作物的根系和叶面直接吸收,种植出来的作物,不仅色泽莹润、口感细嫩,关键还绿色生态,也更契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绿色、有机是生态名片的灵魂。邱宗祝说,目前村里正在积极申请有机蔬菜认证,力争以此撬动绿色有机蔬菜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积蓄动能。
菜篮篮扣果盘盘
在龙凼沟这片层层叠叠的土地间,一棵棵荔枝树正蓬勃生长,而树下则是郁郁葱葱的蔬菜。
为了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近年来,洪安桥村大胆创新果蔬套种、多元轮种等发展模式,摸索出了农耕经济的升级版,并将这一模式复制到龙凼沟的菜园里。
“荔枝虽然收益高,但是见效慢,套种生长周期短的南瓜、丝瓜、花菜等蔬菜,就能以短养长、以量养精达到快速增收的目的。”邱宗祝表示,目前全村还有2000余株荔枝苗尚在苗圃中,等到明年,将统一移栽至龙凼沟,从而打造出一片有机水果林,实现菜篮子和果盘子双发展、双促进、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