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遂宁市小春秸秆资源量达5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收集秸秆、加工粉碎、储藏运输……5月下旬,小春收获渐进尾声。在大英县玉峰镇团结村的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伴随着机器轰鸣声,一捆捆秸秆被加工成了颗粒,准备销往饲料生产厂进行再加工。
“以前也不敢烧,就让秸秆烂在田边了;现在厂家要收购,每吨秸秆厂家运输的收购价是100元,自己送过去是300元,农户和业主自然也很高兴。”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向永忠兴奋地说。
近年来,遂宁市通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方式加快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田间地头的秸秆不再是废弃物,而是被赋予了新的角色。
团结村的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遂宁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生态循环效益好
“村上种植了600多亩油菜,今年完全不用担心秸秆处理了。”向永忠介绍,今年有企业租赁了村集体的闲置资产,并建立起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目前该企业已收购油菜秸秆500余吨,小春期间可收集秸秆1000余吨,全年可收集秸秆1.5万吨。
与此同时,该加工厂还采购了秸秆综合利用设备,据介绍,该设备主要是粉碎、除尘、烘干、成型,安装投入使用后,一个小时可粉碎秸秆5吨。
在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园区食用菌厂区内的秸秆被粉碎后堆积如山,各类秸秆通过粉碎、装袋、冷却、接种、发酵等步骤,可用作菌包原料,栽培出美味可口的食用菌。
在遂宁鹏达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一套完整的饲料生产线最大限度地将秸秆资源转化为饲料资源,为养殖户提供饲料保障。
在蓬溪县大蓄农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各类秸秆被粉碎后与动物粪便和尿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调节水分、添加菌种、腐化发酵等步骤被加工成有机肥……
“近年来,遂宁大力发展‘饲料转化-畜牧养殖-有机肥还田’‘基料转化-食用菌种植-菌渣还田’等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落实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和加强收贮体系建设推动秸秆综合利用。”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负责人何霞介绍说。
秸秆变身工艺品
这边的秸秆生态循环利用热火朝天,另一边秸秆制作工艺品也在同步进行。
在蓬溪县任隆镇双龙村的柏波麦秆画专业合作社,73岁的柏波从事麦秆画研制已50多年,合作社的培训室挂满了他制作的麦秆画,山水、人物、花鸟……各类题材画作活灵活现。
麦秆画是以麦秆为原材料,依照麦秆本身的光泽、纹理和质感,运用熨斗、刀片、电烙铁、尺子、胶水等通过泡、裁、卷、烫、剪等多道工序,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制作而成。
“合作社成立以来,不断收购当地村民的麦秆、玉米壳等原材料,让田边麦秆蝶变成工艺品,还带动妇女在家门口增收。”柏波介绍,合作社已成功培训村、社区居家妇女200余人,编织原料由合作社提供,留守妇女只负责编织,人均增收万余元。
从田间废弃物到抢手的“宝贝”,产业化为遂宁的秸秆打开了一扇新大门。目前,遂宁市已建成集秸秆收购、加工、储藏、运输于一体的秸秆收储中心23个。2022年,遂宁小春秸秆资源量达5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