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潘建勇 郭桥 文/图
五月的丘区,沃野千里,丰收在望;初夏的乡村,鸟语花香,处处风景;前行中的仁寿,乡村振兴使命在肩,不断实现民富村美产业兴。
游客在禾加镇化石村五龙山观赏桐花。
产业有活力 乡村振兴底气足
今年平均温度偏高,五月初,仁寿县文宫镇的枇杷就提前迎来了丰收季。
在文宫镇桂湾村的枇杷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枝繁叶茂,一串串金黄的枇杷缀满枝头,个头硕大、果型饱满、果香浓郁,果农们正抢抓黄金期采摘枇杷上市。今年,桂湾村还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种植方式,在现有的枇杷园内,试点发展大棚枇杷。
“大棚枇杷能有效避开气象灾害和鸟虫带来的损害,不仅能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还比露天枇杷成熟早、价格高。”文宫镇党委书记汪仲文介绍,该镇是“中国枇杷之乡”,种植历史已有100余年,目前规模达5.1万亩。
近年来,文宫镇大力推广枇杷栽培、管理新技术,加大品种改良力度,精心培育特色产品,持续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示范点带动、示范户推广等措施,提升枇杷品质,增加果实风味。同时,还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加强枇杷示范园建设,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农资,统一技术支持达到精品示范园的要求,进一步擦亮文宫枇杷的金字招牌。
大力唱响农业品牌。仁寿县依托粮、猪、果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一大批农产品步入“名特优”行列,2021年新增“两品一标”产品 2 个、总量达 26 个,文宫枇杷、曹家梨获得国家地理标准产品认证。严格品牌使用准入制,制定区域品牌准入标准,建立符合品质安全标准农产品推荐名录。
“ 乡 村 要 振兴,产业必振兴,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仁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赖利军介绍,一直以来,该县聚焦示范,引领产业高效发展。
全力建强现代农业园区。围绕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域,完成研学中心建设;引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都中牧生物有限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等落户园区。
全力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区。“24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健全,晚熟柑橘产业成功纳入全国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坚持“以种定养、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绿色发展模式,在核心区大力推进德康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暨屠宰肉食品加工项目。新建总投资1.3亿元、建设占地150亩的有机肥配肥中心。引进深圳云农仓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在集群核心区投资建设智慧农业系统。
全力夯实特色水果示范带。以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为抓手,聚焦镇村1至2个主导产业,建强产业集中区,仁寿县曹家“梨博苑”现代农业园区、仁寿县“橙色田园”柑橘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等创建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富加枇杷现代农业园区、藕塘柑橘现代农业园区等创建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
文宫镇桂湾村村民采摘上市的枇杷。
探索新路径 农旅发展助增收
“今年‘五一’期间,我们民宿的房间全部被提前预定,每天来往的游客也很多,收入还不错。”位于仁寿县禾加镇化石村的一家民宿经营者林杰说,自己是当地人,2015年,看中家乡的发展,回乡创业,投身乡村旅游行业,希望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近年来,化石村依托境内的五龙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隐世原乡。如今,当地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建成“缤纷、秘景、林丰、胜景、石磐”五大主题的乡村旅游框架,带动了不少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以前我们什么产业都没有,现在利用游客来往的机会,在家门口做一点小买卖,挣钱顾家两不误。”化石村不少村民都说,现在,家里养的生态鸡鸭每年都供不应求,甚至连其他乡镇的群众都会在游客多的时候把土特产拿来化石村售卖。
依托特色谋发展,乡村文旅如何避免千篇一律?这就要求各地要不断挖掘本土特色,找准支点,以独有的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地理优势等因素来“量体裁衣”,不断推出新产品、打造新业态、推出新模式。
和化石村一样,仁寿县青岗乡盘龙村也是该县打造的发展乡村旅游之地。
每年春天,盘龙村2400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游客闻香而至。
“以前一直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导致游客吃住难、留客难。”青岗乡党委书记熊宇介绍,后来,盘龙村整合美丽乡村项目资金250万元,利用该村一闲置土地修建特色民宿。民宿主体修建完成后,村“两委”与业主签订合同出租民宿,并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让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可分红16万元。民宿运营过程中,还能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务工,达到了多赢的效果。
阳光灿烂的午后,走进盘龙村秀美的民宿,仿古建筑颇有古色古香的韵味,水池、鲜花、绿植交相辉映,在青山绿水间营造了一丝丝凉意。
以花为媒,如今,青岗乡正积极打造集赏花、民宿、美食、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不但美了乡村环境,还带动村民多渠道增收。
除了五龙山和菜花坞,近年来,在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上,仁寿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旅融合,还涌现出曹家百年梨乡、曲水留香景区、藕塘玫瑰基地、怀仁街道樱桃基地等一大批好玩、好看的优质景点。
家园换新颜 群众生活更幸福
近日,笔者在仁寿县彰加镇楼影社区的小公园内看到,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来此游玩的群众络绎不绝。
小公园里配套建设有健身广场、公共厕所、垃圾箱、路灯等,同时,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设施也应有尽有。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众都能在公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享受日渐提升的幸福感。
“以前羡慕城里的群众天天可以逛公园,现在,我们家门口也有了公园,晚饭后走一走,幸福感很强。”看着门前昔日杂草丛生的小林地经过精心打造,变成了景色优美的小公园时,楼影社区居民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彰加镇把乡村振兴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做活乡村文化,打造美丽乡村,2022年2月,彰加镇还新装路灯64盏,为沿线30余户居民修建花圃,进行风貌改造2000余平方米。宽阔整洁的道路、生机盎然的花坛、趣味新颖的文化墙等让群众赞不绝口。
将乡风文明融入美丽家园建设,仁寿县曹家镇也旧貌换新颜。
曹家镇党委书记黄小芮介绍;2021年,该镇联系墙体彩绘能人进行图案设计,设置梨产业建设、梨文化传承等板块,适时将新时代、新生活、新风采等有机地融合上墙。短短几周的时间,镇上的“问题墙”摇身一变成了“文化墙”,通过“画中话”,向村民展示梨文化、梨故事、梨先锋等生动案例,弘扬文明礼仪、尊老爱幼等正能量,打造适合村民口味的“墙体文化大餐”。
乡村颜值高,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近年来,仁寿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打造美丽乡村。
发展乡村产业“壮体”,推进乡村旅游“塑形”,加强乡村治理“铸魂”,在仁寿,乡村振兴已点燃“燎原之火”,正待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