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5月,油菜进入收获季节。7日,在德阳市罗江区新盛镇罗汉村,成熟的油菜漫山遍野。罗汉村4组农户郑飞的油菜地里,一台收割机一边“走”,一边“吃”进之前割倒晾干的油菜,身后吐出的秸秆碎屑直接还田。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叶德平则手持GPS土地面积测量仪绕着田坎跑了两圈,然后认真地将测量数据记录在小本子上。
全田机收现场。
这是罗江区 2021 年产油大县示范县奖励项目现场测产的一幕。当日,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下,来自省统计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省农技总站的4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罗江区承担的产油大县奖励资金万亩示范区项目进行了验收和指导。
“现场实收总产296.8公斤,除杂质13.2%,经籽粒水分检测仪实测水分含量19.3%,按8%的标准含水量折合油菜籽干产226.0公斤,油菜籽亩产235.4公斤!”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夏红认真记录下测量数据。据了解,郑飞种植了“福乐油1号”油菜品种、测量面积0.96亩,属罗江区高产攻关田块之一,也是参与本轮测产的第一个田块,经全田机收、样本称重、去除杂质、测水杂,测产数据正式出炉。
当日的测产中,专家组选择了罗汉村4组3家租种户总计3块田进行测产,其中租种户郑飞种植的“ 福乐油1号 ”测产面积0.96亩、油菜籽亩产235.4公斤;租种户王秀英种植的“盛贵油5号”品种,面积0.94 亩、亩产219.7公斤;租种户熊琼种植的“德油6号”品种,面积2.06亩、亩产178.2公斤。
“定点调查、随机选田、等距抽样。”在现场观摩指导的罗江区统计局副局长康春平介绍,为获得全区粮食产量数据,通过现场实割、脱粒、称重、测水等环节计算出粮食产量,以保障粮食数据可靠。
通过现场验收,专家组认为,德阳市罗江区通过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高产高效创建措施,狠抓技术服务,强化示范带动,促进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全面完成了罗江区2021年产油大县示范县奖励项目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