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农户直接收益1000余万元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吴平)记者昨18日从省林业厅获悉,“森林碳汇扶贫示范工程”日前启动,将在凉山州重点建设森林碳汇扶贫示范基地3个、面积123.6公顷。示范区农户可获取直接经济收益1000余万元,惠及2000余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00户以上。
为何实施?减排扶贫能多赢
省林业厅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贫困地区实施的森林碳汇项目并不等于森林碳汇扶贫。忽视这一区别,可能导致森林碳汇项目与扶贫脱节,使得目标减贫农户被排除在经济受益之外,甚至贫困人口所付出的代价高于受益。同时,也不能片面强调扶贫目标而忽视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降低了项目的生态服务效用,就可能丧失项目的可持续性。
目前,四川尚有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60.56万公顷,碳汇增量潜力巨大,气候和土壤等立地条件都十分适宜树木生长,是世界重要的天然碳库、国家首批森林碳汇项目试点省份与森林碳汇产业发展优先布局区。2017年,中国全面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四川在已有的基础上率先开展“森林碳汇扶贫示范工程”,将为西南乃至中国借力森林碳汇推进精准扶贫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案例和实践经验。
资料图片
如何经营?两种模式+四项任务
诺华碳汇项目是中国第一个与外资企业直接合作的造林减碳项目,作为国际合作项目,比一般的造林项目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本次启动的森林碳汇扶贫示范工程仍以“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为依托。
为了保证造林质量,将采用以下两种模式,实施四大任务:
“集体经济主导型”:在集体经济组织结构较完善、拥有较多集体宜林地资源的贫困村,以集体林地入股等为重点,以社区参与为核心,推行“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
“农户主体型”:在林地产权明晰,农户商品意识强、拥有较多确权宜林地资源的贫困村,引导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林地出租或入股,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参与碳汇林补植、管护、围栏建设等,推行“企业+农户”模式,促进贫困农户就近就业。
两大模式之下,将实施生态贫困区造林技术集成与示范、林下复合经营技术集成与示范、集约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扶贫效果监测与评估技术集成与应用4大任务,提升项目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