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邓建刚 韦旭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今年我又多撒了5斤优质谷种,可以多栽六七亩稻田,多收几千斤稻谷。”近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白云村,正在稻田施肥的村民谷元文高兴地说。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进城人员的增多,白云村部分土地和稻田都不同程度出现撂荒现象,50多岁的谷元文作为白云村的“老把式”农民,看到周边村民因外出后撂荒的稻田,十分心疼。于是,去冬他把自己想“捡”这些撂荒田种水稻的想法给镇村干部反映后,及时得到了镇村干部的支持。今春,他把撂荒稻田全部种上优质稻。
“我自己有2亩多稻田,捡了14亩多撂荒田,按平均亩产量1500余斤稻谷计,一年下来光靠近17亩水稻就可以收入5万多元,平均每亩达 3000 元。”谈到收成,谷元文满脸笑容。
谷元文掰起指头算了一笔账,他种植的都是镇农技站推荐的优质“香稻”,产量高、出米率高、口感好。为了多赚钱,谷文元这两年种植的水稻都是加工成大米出售,每1000斤稻谷可以加工700余斤大米,亩产1500斤稻谷就可加工1000余斤大米,按每斤大米最低3元计,1亩稻田的产出实际可达3000余元,加上米皮糠喂猪,收入相当可观。
“我们针对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和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稻田出现撂荒现象,动员务工人员将稻田向种粮大户、种植能手集中,在农机、粮种等助农政策上向种植户倾斜,并向他们提供免费的种植技术培训,确保种植户增产增收,稳定粮食生产。”打古镇农业农村服务站高级农艺师邓云彬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