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参与乡村振兴 他有新玩法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8-05-17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廖晶莹 文/图
    人物档案
  2015年,在巴中山区长大的“80后”青年秦强,由于难以割舍的农村情怀,从世界500强公司辞职,回到农村创业。在传统的种植养殖项目上碰壁后,他和朋友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创新,建起了人人耘 “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服务农产品产销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时,曾经鼓励秦强,要帮助村民用好互联网、打开产销路子。受到莫大的鼓舞之后,秦强说,今年要把人人耘平台的模式向全国推广,用自己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01.jpg

    故事
    从外企辞职 转身当农民

  “在外企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辞职当农民?”2015年,在外企做数据分析工作、年薪能拿到20万元的秦强从世界500强的甲骨文公司辞职后,选择把事业扎根在农村。5月11日,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见到秦强时,记者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一开始,我的家人也不理解这个决定。”秦强说,一方面,他从小帮着家人做农活,对农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另一方面,国家在大力发展农业,“我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带回农村,搞几个项目起来,让大家看看,做农业项目也可以是有奔头的。”
     秦强在郫都区三道堰镇青冈树村承包了50亩地开农场,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但是收成不是很理想。“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季种白菜,种的时候大概可以卖1块多钱一斤,但是两个月的种植周期结束,我们的白菜上市时,行情只有0.2元一斤。最后还剩了一部分没有卖,直接打碎在地里做肥料。”
     “后来一算账,居然亏了大约400万元。除了我们三个合伙人凑的100多万元,还融资100多万,政策补助了100多万。”秦强说,真金白银买来的教训让他发现了农业市场上两大痛点:在生产端,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滞销,农业生产者常常面对卖难的烦恼;在消费端,市民对农产品质量存在信任问题,农产品终端价格也有比较贵的问题。“供需两端一直无法从矛盾中走出。”
     他从自己擅长的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入手,开始酝酿一个互联网平台,既能让城市居民去点单,通过直接感受去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又能让农民接到订单后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进行种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最理想的情况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完成对接,市场想吃什么,农民就种什么,在长期的持续互动中,城市用户和农民能建立稳定的供需联系。”
     玩法
    手机直播 让消费者“看着番茄成熟”

  2017年8月,人人耘平台建立后,秦强将第一个草莓试点基地选在了郫都区战旗村。除了在线上按照订单提供标准化种植的草莓,还在线下为游客提供草莓采摘体验。目前,他们已经在成都、巴中等地发展了十几个基地,涵盖了农场、牧场、果园等类型,“省内的基地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下一步,我们要把基地拓展到全国去。”秦强介绍。
     打开人人耘手机软件,记者发现可以认领蔬菜、水果和土地。在“人人耘农场-安德基地”的选项下,消费者便可以认领位于郫都区安德镇泉水村的25-30平方米土地的一年使用权。记者在尝试认领操作时发现,其中部分土地已被认领。软件里还有基地直播选项,秦强介绍,认领后,可以通过直播了解认领对象的实时情况。
     “番茄今天光照如何,有没有施肥,浇了多少水,都有视频图片和文字,有手机就能看见,完全可以追溯。”秦强计划,下一步,还要在战旗村再建2个基地,面积达200亩,做农场和果园互动体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对于这种模式秦强很有信心,他告诉记者,研发“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就是要涵盖农场、牧场、果园三大业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等现代科技,让市民能通过手机,实现远程互动种养,市民对农作物的耕种流程、生长状态、管理标准、用肥用料质量、动物的运动轨迹、喂食情况等,均可实现线上线下自主选择并同步呈现,犹如身临其境地参与。由于所收到的农产品是自己参与劳耕并看着成熟的,市民无需担心产品品质问题,在娱乐中全程轻松追溯,变标签认证为互动参与认证。“未来的农业,应该借助现代科技由消费者参与种养,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你也可以说它是‘云种菜’。”说起互联网的概念,秦强滔滔不绝,他认为,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分享经济趋势下发展共享农业,将是农业颠覆性改变的开始。
    人物心声
    “参与乡村振兴,不是非要下田坎”

   很多年轻人喜欢城市的热闹和各种配套,一说到参与乡村振兴,他们都担心自己不适应农村的生活。其实我认为,参与乡村振兴,不是非要下田坎。年轻人有自己的优势:脑子活、点子多、有干劲,和传统农民比,更懂互联网。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发挥出来,参与到涉农项目中,同样也是为乡村振兴出力。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