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过去长的是草,现在种了成片的小麦。”3月29日,遂宁市大英县天保镇建兴村党支部书记刘银东看着眼前的麦田,很是感慨,“因为推进撂荒地复耕工作,如今麦苗长势喜人,今年定是个丰收年。”
天保镇属浅丘地形,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有耕地面积3万余亩,全镇常住人口8000余人,有劳动能力的仅有5000余人,一度土地撂荒严重,草长得比人还高。
2020年以来,大英县瞄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大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工作,主要通过引进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复耕、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耕、农户自行复耕以及“村集体+企业+农户”合作复耕四种方式进行复耕。
建兴村去年整理了2000多亩撂荒地,一部分流转给业主发展产业,另一部分则由村集体种植小麦。“小麦预计4月底就能收获,之后会在地里播种晚玉米。”刘银东说。
走进天保镇沙石咀村,放眼望去,成片的油菜覆盖着曾经的撂荒地,在春风中摇曳。“我们村在整治撂荒地后种了水稻,今年重点计划种植大豆,扩大粮食播面,增加粮食产量。”沙石咀村职业村支书郭琦信心满满。近年来,沙石咀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过程中,通过打破原有的田坎地边,充分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机械化种植,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推进撂荒地复耕工作,我们还将镇上的渠系、蓄水池、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建设。”天保镇党委书记蒋华红介绍,撂荒地复耕现在有了政策激励,不仅盘活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还为农村留守劳动力创造了就近就业的条件。同时,该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据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时雨介绍,2022年全县小春粮食作物栽种面积为11.45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2.23%,目前已进入小春作物中后期管理阶段。全县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分区域、分作物、分时段、分墒情做好春季田管服务指导,努力夺取小春粮食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