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合江县榕山镇:乡贤会长心中那一抹绿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2-04-01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刘梅 张婷 张少榕合江县榕山镇八仙村有名气,因为合江县第一条村级公路在这里建成;八仙村致富有方,是周边的富裕村;这里更有名的是一位老人,榕山镇乡贤联谊会会长67岁的冯德全把荒山建成了林海,连续九届被选为市人大代表,是远近皆知的能人。

这里绵延起伏的群山,如今苍翠繁茂,是他们沿着石头缝,一棵一棵栽下去的。当年的香樟苗已长成大树,20岁的小伙和姑娘已是古稀老人……

image.png

两代人的接力赛,种下成片绿植

“这棵是香樟,这棵是杉树,那边种的是楠竹。”冯德全会长老当益壮,在上山的途中,他能清楚地说出每棵树的种类和年龄。

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号召开荒种地。那时的八仙村放眼望去,山是石头,石头成山。别说种植粮食,连树都没有。

“没办法种庄稼,那就种树!”

“只要肯干,石头缝也能刨出好东西。”

1975年,时任榕山镇团支部书记、大队长的冯德全看准机会,咬牙卖了家里唯一的大肥猪。

“树子长大就能卖钱,可以增加收入。杉树容易成活,可以用来建房。”冯德全拿着卖猪的60元钱,跑到20公里外的蔡园村买来十多厘米高的杉树苗,开始培育树苗。

当年,冯德全所在的团支部领下18.8亩山林地种植任务,他和本村20多个共青团员组成青年突击队,带着锄头背上锅碗瓢盆,上山开荒种树。

“山上全是石头,我们就一块石头缝种一棵树,每棵树间隔1.5米至2米。你们看嘛,这些树都是从石头缝隙里长出来的。”冯德全指着一棵棵大树说。山上缺水,死一棵,就补种一棵。大家干劲十足,18.8亩山林地从开荒到栽满树苗用了不到20天。

植树难,守护更难。

每天,冯德全都会巡山到半夜,防止村民乱砍滥伐。那时,年幼的儿子冯斌就跟着巡山。近年来,村里请了护林员保护青山,同时将集体林地承包给村民,承包的唯一条件是:可以用林地种竹子,但是要保护老树。

2015年,冯斌接了冯德全的班,成为新一任村支书,也接过了新的守护使命。

站在山头望去,春风吹拂满眼绿。冯德全说:“开荒种树,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啊!”

image.png

“一山一品”搞开发,带领村民同富裕

树种上了,下一步如何干?集体林地出了成效,如何带动村民增收?

冯德全想了一个办法,让村民种植经济林:“只有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大家的积极性才会提高。1984年,冯德全开始带着村民种下不同的经济林。根据土壤肥瘦,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统一规划一座山种香樟、一座山种杉树、一座山种楠竹、一座山种果木……果木品种多,有青果树、荔枝、柚子和甜橙。

靠山“吃”山,冯德全思路清晰,村民心里也踏实起来。

八仙村六组村民吴水生是跟着冯德全种树的第一批人。种树前,吴水生住茅草屋,种点粮食够温饱。1985年,吴水生主动找到冯德全,承包了家门口5亩集体土地种植柑橘。

种植果树需要技术,冯德全找来技术人员去指导吴水生施肥剪枝。随着柑橘逐年挂果销售,吴水生的穷日子变了模样。

image.png

1978年至1982年,冯德全发动村民大规模种植树苗,全村开荒种树面积达81.2亩。

光秃秃的山头被绿色替代,植树造林工作得到上级肯定。1980年,这片林区被团县委命名为“合江县三台村青年林”,冯德全等成为青山上的“战斗者”。

目前,八仙村与毗邻的木广村、永安村、坪岩村四个村种植面积达1.5万亩,尤其是竹木产业成为八仙村的支柱产业。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农闲时砍竹子卖一年能挣3至4万元,多的一年能挣7至8万元。

这一抹抹绿色,见证着合江乡村的巨变,也让乡贤会长冯德全看到乡村振兴的未来。(合江电视台供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