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整治人居环境 建设美好乡村 ——关于广安市广安区相关工作的调研思考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2-03-23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罗卫平脱贫攻坚收官后,乡村振兴全面提速。广安全域属于脱贫地区,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的要求,持续发展增收产业很重要,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更重要。广安市广安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抢抓中省市“四个不摘”的政策机遇,重拳出击优化人居环境,为全面推进乡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主要做法

(一)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广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工作纳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所占分值0.8分,并将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多元投入。2021年实施农村“厕污共治”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800万元,其中整合中省项目资金920万元(中央财政“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专项资金106万元,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以奖代补资金408万元,其他上级环保资金192万元,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14万元),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资金1000万元,区本级财政资金80万元,农户自筹800万元。三是标准建设。室内厕屋按“缺啥补啥”原则,最高不超过1400元/户的标准补助;室外“四格池”按3400元/户的标准包干补助,“沼改厕”按500元/户的标准包干补助。四是创新模式。积极推行“3+1”四格池(砖砌三格化粪池+一个污水池)模式,三格式化粪池可将粪污进行发酵处理后,用作肥料,提高了粪污无害化利用效率;紧邻三格式化粪池同时修建灰水池,可将农户家的餐厨废水、洗衣水等生活“灰水”进行沉淀、油污分离和过滤,实现无污染、无异味排放。五是持证施工。项目实施前,广安区上统一组织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相关专家对镇村干部和意向施工队伍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考试通过后颁发合格证书,凡未获得证书的一律不得参与项目施工。

(二)乡风文明建设情况

一是成立乡风文明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从2021年开始全覆盖开展“一榜两评”活动(“一榜”即乡风文明红黑榜,红榜为表扬部分,黑榜为批评部分;“两评”即环境卫生和文明村民两项评比)。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整合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等项目资金,由区级财政每年安排1500余万元切块资金(含工作经费和奖励经费),由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区教科体局、区妇联、团区委出台乡风文明提升4个活动子方案,广泛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实践、困难群众帮扶、文卫知识宣传和邻里守望相助等活动,带动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有效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风貌。三是分级分类开展评比活动。实行“区评乡(镇)”“乡(镇)评村”“村评户”三级评比模式,“区评乡(镇)”每季度一次,组建成立专项评比组,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16个乡镇和4个区级部门乡风文明“一榜两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并同步开展每月“乡(镇)评村”和每周“村评户”,以评促干、以干促发展。

二、调研感受

(一)重视程度高。广安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引领、亲自推动,区、乡、村上下一条心,乡村振兴、卫生健康、教科体、妇联、团委等左右一体化,无论是从面上任务的完成,还是从点上工作的质量,以及群众受益的反馈,总体情况反响较好。当然实际工作中乡镇之间、村之间甚至户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地方坚持得好一些,有的地方过去一样是“看点”,是学习的“榜样”,几个月未保持又回到了“几年前”,对基层群众的习惯养成还需要长期着力才能久久为功。

(二)投入力度大。广安区整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除现代农业发展以外的乡村振兴建设(2021年投入2800万元用于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乡风文明建设,在完成中省市农村卫生厕所任务的基础上,还按4800元/户的补助标准探索推广“3+1”四格池化粪池模式推动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不仅解决了厕所排污问题,还同步解决了洗澡水、洗锅水等污水处理问题。调研中了解到实际开支中还包含群众自筹,如果群众的自筹能真正到位,建成的效果相对要好一些。

(三)推进机制活。广安区龙安镇对全镇6个村的垃圾清运工作统一对外“招标”,每个村每月在村级运维资金中支付1300余元,农户每月不缴钱,镇域村域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约定缴钱,既有统的要求,也有分的灵活,既有政府干预的影子,也有市场机制的体现,基本实现了户收集、村清运、常保洁。

(四)群众参与广。乡村建设是为群众而建,推进乡风文明最终受益的主要还是群众,所以群众的参与度至关重要。比如,广安区悦来镇灯塔村以“乡风文明—小红花超市”兑奖活动和“乡风文明—流动红旗之家”表彰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以实打实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三、思考建议

(一)加大统筹力度。一是强“统筹”。2021年3月,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推进乡村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议根据领导分工变化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考虑到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的关联性强、涉及面宽,目前这些职能散居在农业农村、生态环保、住房城建、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而且绝大多数工作已经突破传统的“三农”工作本身,可借鉴推广广安区的做法,统一成立由市长或者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加大统筹力度。二是强“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每月调度各地各相关部门工作推进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有关具体问题,相关情况专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三是强“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下去,急需明确牵头单位和具体工作机构,增加编制落实人员。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领导讲话,下步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将由乡村振兴局来承担,建议市县在相关职能划转上一定要划职能调编制动人员,不能只划职能不说编制和人员。为保目前正常运转,建议先将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建设治理指导科带职能带编制划转给市乡村振兴局,在市乡村振兴局增设乡村建设指导科,统筹开展乡村建设工作;将市农业农村局农村能源办公室带职能带编制划转给市乡村振兴局,组建乡村治理服务中心,统筹开展乡村治理工作。四是“强推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季度“大比武”,分季量化工作内容,现场打分推动工作落实。

(二)加大建设投入。一是向上争取投。组织各相关部门积极包装项目,强化汇报争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房城建等部门年新增项目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二是整合项目投。分年度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由专项领导小组统一搭建“一桌席”,将中央财政“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专项资金(农业农村局)、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以奖代补资金(生态环境局)、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乡村振兴局)和本级财政资金(财政局)等整合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中来,“各端各的菜、各算各的账、各记各的功”。三是财政预算投。可借鉴推广广安区经验,市上安排一定财政资金,重点解决专项办工作经费和奖补经费,每年安排不少于1500万作为保障,其中工作经费100万元,对县市区予以奖励经费1400万元。四是吸引社会投。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大力招商引资,探索出让冠名权、资金入股等方式,撬动社会各方面投入乡村建设。

(三)加强示范引领。一是围绕主城区抓环境整治。全面启动广安市环主城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带规划,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多元投入,搞好环境整治,特别是广安主城区“城中村”和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所涉乡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补“欠账”促提质,实现“优镇兴乡”。二是围绕乡镇及中心村抓环境整治。各地在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同时,明确中心场镇、特色场镇及中心村,采取“缺啥补啥”的原则,倡导外传统、内现代的方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创建,主动积极优质融入重庆都市圈。三是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抓环境整治。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优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试点示范,探索以生产生活垃圾和厕所粪污综合治理为一体的环境整治新模式,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在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真正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四是围绕大中型集中居住安置点抓环境整治。在大中型集中居住安置点完善配套设施与培养习惯养成同步,探索制定“小区管理公约”并引导群众遵守,做到环境干净整洁,管理高效有序。五是围绕乡村旅游抓环境整治。坚持引进业主的目的是“带农”发展,而不是“代农”发展,统筹抓好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持续保护传统村落,围绕旅游优化环境,搞好环境促进旅游,增强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四)提升治理水平。一是政府引领。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一榜四评”活动,市上结合开展“大比武”评比县,县评乡镇,乡镇评村,村评户,层层传导压力,榜样引领发展。二是经济激励。以村为基本单位,探索建立“积分制”管理模式,用科学量化的治理模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和乡风文明培育。县、乡、村每季度拥有考核基础分值100分,由上一级按季度综合考评,综合排名靠前的给予相应的经费奖励;村民每户每月拥有考核基础分值10分,全年共120分,村委根据村民行为每月形成个人积分,内容涵盖人居环境整治、志愿公益、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反面,积极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正分,反之扣分,综合排名靠前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三是舆论引导。在广安日报、广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乡村环境整治宣传窗口”,每月一次表扬先进,曝光后进,实现整体推进,建设美好乡村。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