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余刚 梁媛
近年来,兴文县五星镇聚焦“3+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生态农牧,田园五星”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加快推动生猪产业向现代化、科技化、规模化发展。
3月4日,在位于五星镇同乐村的兴文县绿清晨养殖场,几辆红色带高围栏的大卡车格外耀眼。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地将生猪装车,一头头生猪被赶进专用通道,每头生猪的耳朵上都有一个表明“身份”的标牌,通过此标牌能详细显示每一头生猪的检疫情况。经过称重和产地检疫流程后,这一批生猪将运往屠宰场。
兴文县绿清晨养殖场
“这是我们养殖场今年首批生猪,一共1260头,总产值大概230万元,养殖场代养费收入大概有 25 万元。”绿清晨养殖场负责人曹永平说。
据了解,绿清晨养殖场是德康集团生猪养殖场的代养猪场之一,养殖场按照德康猪场的智能模式,饲料塔、料线、水帘、风机、监控全部自动化,如同“智能管家”一般可做到实时监控,保证生猪的安全成长。养殖场存栏量2600余头,年出栏两季。“第一批猪出栏后,我们马上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消杀和清理,为下一批仔猪进场养殖做好准备工作。”曹永平说。
生猪出栏
为保障畜牧产品的安全,五星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畜牧水产站工作人员,在现场检验生猪的健康状态。这一批出栏的生猪生长周期为5个月,平均重量达到了260余斤,经检测全部达到了出栏标准。2021年,五星镇新建年出栏2000头以上生猪代养场4个,并发展10个规模化养殖户,全年共出栏生猪3.3万余头。
“2022年,五星镇将进一步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做实大宣传、大消毒、大培训‘三大’行动工作,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网格化管理,全力保障生猪生产发展,力争全年出栏商品猪3.5万头以上。”五星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畜牧水产站站长李林波说。
近年来,兴文县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推广“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在兴文县带动上百户家庭农场,每户最低存栏1000头生猪,带动1000人就业,支付代养费用超8000万元,助推提升全县生猪养殖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拓宽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渠道,推动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