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涛 记者 余开洋 摄影报道)“战春耕,咱得动起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讲究时令气节。一大早,村民杜传尧走到一台微耕地机旁,检查电路、调整轮距,最后又将每颗螺丝紧了又紧,开始准备一天的农活。3月2日上午,记者走进通川区梓桐镇宝泉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现场,扑面而来的是春耕备耕的热闹景象,杜传尧和他的微耕机已经在田间开始忙碌了……
入春以来,达州市通川区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扎实抓好春耕备耕各项措施落实,全力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
机声“隆隆”,和记者一起前往宝泉村的还有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罗荣,他今天要为村民送上一些农技科普知识,解决一些种植技术问题。见到罗荣,宝泉村支部书记杜永林赶紧上前,逮着专家追问个不停……
3月1日,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关于农业系统战春耕助力大豆生产负责联系乡镇及村(社区)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农技专家包镇、技术员包村的分级负责工作机制,对117名包村技术员、村组干部、农民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层级巡回培训指导。同时,与相关院校(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负责对通川区的农技人员培训和田间指导,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杜永林告诉记者,宝泉村2018年开始租用农户土地,用集体经济收入种植花椒,收益可观。但在2020年,受到疫情与经济下行的影响,整个花椒产业经济效益低下,为了避免造成土地撂荒,盘活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宝泉村把原计划80多亩花椒地扩展为100多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以增加农户收入和集体经济收入。
“我们把种植方案细化到每个村、每个组、每个人,每个地块,积极引导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种植主体形成连片规模化种植,全面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力争高质量完成春耕生产工作任务。”据通川区梓桐镇党委委员张述毅介绍,目前,梓桐镇共召开院坝会23次,入户宣讲1000余户,已完成撂荒地复耕270余亩,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在距离梓桐镇不远的蒲家镇画眉村,同样也是一片春耕备耕的热闹景象,旋耕机、拖拉机“哒哒哒”地响个不停,在基地间来回穿梭作业。一会儿功夫,一块田地被整理得平平整整,土块均匀细小。
时下正值春耕生产的大好时机, 农机、农资则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为此通川区将采购6台适宜山区作业的小型大豆收割机,计划改装普通精量播种机10台,组织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场观摩培训,示范推广大豆机械化栽培。同时,安排首期本级财政资金400万元采购大豆种子150吨,预计将于3月10日左右全部到位。
目前,通川区正结合各乡镇大豆扩种需求调查,及时将大豆扩种任务下达到乡镇、明确到村组、落实到地块,重点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幼果林间作,撂荒地复耕、腾退低效林,大力推广田埂、路边豆等方式增加大豆种植面积,解决扩种大豆“地”的问题,全区计划扩种大豆面积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