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王代强
“现在违规野外用火行政执法,不再‘跑断腿’了。”说起2021年探索的这场改革试点,阿坝州小金县林草局副局长马兴鹏长舒一口气。
小金县森林草原防火点多、线长、面广,加之去年森林公安转隶后,林草行政执法交由县林草局负责,执法人员短缺,执法距离较远。当地探索试点设置乡镇辅助执法人员等,让难题迎刃而解。这一改革试点被作为先进经验,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重点地区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基础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并有望在全省深化推广。
宜宾市三江新区森林防火队队员在山林间巡查。 庄歌尔 摄
为何改林草执法人员“捉襟见肘”
“这个季节基本不咋个下雨了,一个火星子就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站在县城高处,指着对面干燥的山坡,马兴鹏告诉记者,小金县是全省森林草原防火35个高危县(市/区)之一,面临较大防火压力。
“防火的关键是防人,尤其是违规野外用火的人。”达维镇镇长谢其凤坦言,全镇有6个村4300余人,与四姑娘山镇相邻,林草植被覆盖率高,又紧邻夹金山森林公园,重要时段游客多。
问题变得突出,是在2020年。“过去,涉林、涉野、涉火行政执法,是由森林公安负责,林区有派出所,队伍较充实。2020年9月森林公安转隶后,林草行政执法就交给了林草部门,一时间人员捉襟见肘。”马兴鹏说。
县林草局执法中队队长吴太强介绍,县林草局仅有两名行政执法编制人员,局里从其他股室东拼西凑“拉”来20多个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才勉强能开展违规野外用火行政执法工作。
为何不让乡镇工作人员直接执法?吴太强解释,《森林防火条例》明确规定,林草行政执法的主体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加之林草行政执法专业性强,执法人员须取得相关执法证,不是林草部门的在编人员没法持有此证。”
如何改乡镇设置辅助执法人员
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墙”,我省明确,建立健全高位推动、末端发力、群防群治、终端见效的工作长效机制。
经过多轮考察,小金县开始探索在乡镇成立综合执法队伍,以充实行政执法力量,并于2021年3月正式印发方案,启动试点。
“我们按照就近、相邻、快速处置的原则,将全县18个乡镇划分为10个试点片区。”马兴鹏介绍,县林草局执法人员包保到相应片区,同时在每个片区确定至少3名辅助执法人员,协助县林草局执法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共同组成该片区执法队伍。
聚焦实体和程序,全县统一开展司法、林草、公安等相关业务培训,为辅助执法人员发放辅助执法上岗证。
八角镇便民中心主任徐波因为综合素质能力较突出,成为一名辅助执法人员,除了照常开展镇上相关工作外,他还特别关注全县各地火情线索。
吴太强介绍,过去,一旦接到火情报告,执法人员需要立即到现场核实,但其中不少情况无需执法,或者执法人员抵达现场,点火者早已离开,耗费不少人力、时间,“现在有乡镇辅助人员帮忙到现场核查情况,执法人员负担轻多了。”
试点以来,小金县共处理7起违规野外用火行政罚款案件,并开展两起批评教育,案件办理率100%,且办理效率比试点前大大提升,群众森林防火意识大大增强。
谋未来群防群控联防联治
“我们镇上的工作人员变动很快,能确定为辅助执法人员的一般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而这类人员也更容易流动。”谢其凤坦言,如果频繁换新人,要重新培训,几个月后才能真正上手。
同时,辅助执法人员的工作量大、任务较重。目前达维镇确定的两名辅助执法人员,一个是便民中心主任,一个是林草业务工作人员。他们本身就有大量的本职工作要完成,担任辅助执法人员还没有额外的补贴补助,相当于义务兼职。
“难题确实普遍存在。”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希望改革试点工作得到更多支持。比如,可以在乡镇探索建立林业工作站,进一步充实基层林草执法力量。同时,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可以召开视频会,也可以组织“走出去”考察学习取经。
八角镇计划将传统野外用火观念转变为禁火护林观念,将林边人员转变为巡山护林人员,将违规用火人员转变为政策宣讲劝导人员,将传统农事用火转变为计划审批用火。达维镇则要求镇政府50岁以下工作人员全部参加综合执法证考试,以提升执法能力,促进更加科学、有序、高效辅助执法。
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虽然基层违规野外用火行政执法是县林草局执法人员承担,但平时的末端辅助执法工作主要集中在乡镇。要切实扛起辖区属地责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构建群防群控、联防联治氛围格局。
举措
基层扑火队员易流失怎么办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王代强
“出发!”随着一声令下,一个橙色的身影背着长长的水带疾步而出,在身影背后,另外3名橙衣战士利索地架水泵、连水带,整套工序一气呵成……近日,记者走进甘孜州泸定县森林草原专业防灭火大队驻训处时,队员们正在进行日常防灭火训练。
“这种高质量训练,以往在部分地方很难组织起来。”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部分地区长期存在基层扑火队伍招录难、易流失等难题。对此,泸定、康定等地做了有益探索。
投入经费,保障队伍建设
2021年以来,泸定县对队员们的工资进行了提标,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招录难。同时,加上更多经费投入,队伍建设需要的设施设备也得到了保障。目前,大队有水泵50台、风力灭火机60台、小型无人机2架。
为调动队员工作积极性,大队不仅定期开展救护、心理等课程,提高队员野外生存能力,关注队员心理健康,还积极争取福利,改善队员生活。“有了充足的保障,才能凝聚人心,让大家劲往一处使,把森林防灭火工作干得更好。”文成说。
如今,大队还积极与兄弟县进行联训联演,定期给企业灭火队伍、群众义务灭火队伍进行宣传与培训。
两岗流通,更好地激励队员
走进康定市林业和草原局,记者看到,一整面墙上挂满了康定市森林防灭火大队获得的各类奖项和锦旗。“目前康定市森林防灭火大队有220人左右,是甘孜州森林防灭火大队规模最大的队伍。”康定市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汤伟说,从2017年组建至今,大队参与火灾扑救30多起,并曾代表康定市、甘孜州参与各地专业技能比武,取得了众多团体与个人奖项。
但他坦言,队员流失依然困扰着这支优秀的队伍。为更好激励和留住队员,大队多方发力,积极加强管理。一方面,大队实行AB岗流通制,明确服务年限达标、技能和体能考核通过、日常表现良好的可升为B岗队员,在提拔时将优先考虑,反之,则降为A岗队员。另一方面,大队积极落实队员的四险和出勤补助,保障队员基本福利,减轻队员后顾之忧。
如今,在水泵、巡护摩托等物资设备得到全面保障的情况下,大队根据康定特殊的地理环境分为两支队伍,两点驻训、全年在岗,确保发生火情时,队员能快速到达现场进行扑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