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刘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希望。记者7月6日从省委农工委获悉,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十大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实施产业基地建设等十大行动,建好 “四区四基地”,努力建设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农业质量效益好、三次产业融合深、服务体系建设优、农村生态环境美、农民收入增加快的农业强省。到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稳定在全国前五位,主要农产品商品化率达70%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560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4: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
这十大行动为:
产业基地建设行动:
到2022年,建成全国优质粮油产品生产基地、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增加供水能力40亿立方米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800亿斤左右,年出栏商品猪稳定在7000万头左右,经济作物总面积达4200万亩以上,建成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1000个。
农产品加工壮大行动: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以上,建成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我省将大力发展农产品原产地初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建立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川字号”知名品牌创建行动:到2022年,新增农产品(食品)中国驰名商标10件以上、四川省著名商标200件以上,创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5个以上、四川优质品牌农产品(食品)200个以上。将实施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创新品牌宣传营销,加强品牌保护监管,开展四川美食全球行活动,加大品牌创建支持力度。
农业清洁生产行动:到2022年,实现“两减三基本”目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出口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到2022年,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创新效能和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开展优质专用品种培育引进科技工程,优势特色产业瓶颈技术创新工程,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创新工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农业供给新业态发展行动:到2022年,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村2000个、林业生态旅游发展重点村1000个,建成农业主题公园800个、城郊森林公园100个。为此,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康养,文化创意农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改革和政策扶持力度。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创业行动:到2022年,建立省、市、县三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办领办新型经营主体10万个以上。将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推进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强化返乡下乡创业支持。
经营和服务主体培育行动:到2022年,发展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2000家以上、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500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个以上,建设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示范社500个以上。
山水田林保护发展行动:到2022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5%以上,耕地保有量稳定在8840万亩左右,80%以上的村完成人居环境改善任务,所有村建成县级以上 “四好”幸福美丽新村。
民族地区产业脱贫行动:到2022年,形成“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的基本格局,民族地区成为四川中高端农产品重要供给地,贫困农牧民在产业收入上大幅提高。大力推动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民族特色中药材产业、民族特色乡村旅游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区域品牌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强化特殊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