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近年来,邛崃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坚持以执法为民、服务三农为宗旨,不断深化执法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执法队伍、执法标准和执法平台建设,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水平稳步提升。
一、一支“全科式”队伍专业执法。一是推进执法人员专职化。进一步厘清综合执法、行业监管和检测机构职能职责,推进执法人员“扶正归位”,实现了执法人员由行政科室内部临时调剂,到组建60人专职执法队伍的历史性转变,确保执法队伍整合组建到位、职责编制明确到位、执法人员配备到位。二是推进执法机构融合化。机构改革后,实行“局队合一”管理体制,由局长兼任执法大队大队长,配备专职副大队长1名,设置养殖业、种植业、农业资源3个执法科室。做到了人员管理、指挥调度、执法行动的“三个统一”。三是推进执法能力专业化。聚焦“全科”、“高效”两个关键词,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学习培训制度,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宅基地、农业机械、渔政等综合执法权力事项,开展“每日学法、每周讲法、每月评案”和案件会审,打造“一专多能”的全科式执法队伍,全力提升综合执法专业性。
二、一套标准化流程规范执法。一是编制执法流程导图。针对每一个执法事项,以具象化、图像化的方式编制涵盖从检查、立案、初查到结案等八个环节的全过程执法流程导图,从工作机制、责任标准、核查标准和工作依据四个方面对案件办理进行系统明确规范,从源头上防止和纠正乱执法、不执法、粗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二是完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制定《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度》、《双随机检查制度》、《重大案件集体会商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细则》等行政执法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制度汇编》,为执法队员依法行政提供遵循和指引,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执法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我市农业案件执行结案率100%,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1起,无被行政复议和诉讼的情况。我局2020年办理的某公司制售假劣饲料案获评四川省典型案例。2021年办理全省第一起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案,被成都市广播电台998法治大讲堂纳入执法普法宣传案例。
三、一个信息化平台透明执法。依托“农业智慧执法系统”平台,强化执法指挥协调、线上办案和数据分析能力,执法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推行网上执法办案。利用系统平台、移动执法箱和执法记录仪,形成“全天候、全行业、全区域”执法办案能力,实行“证据线上录入、程序线上流转、文书线上生成、监督线上跟进”,实现了执法行为的全程追溯管理,确保了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运行。二是开展线上指挥调度。实行线上线下常态巡查互动,形成“平台有记录,线上有指挥,线下有行动,处理有结果”的常态巡查监管机制,实现了执法力量优化整合,大大提高了执法监管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开展大数据分析。准确收录监管对象和执法办案信息,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对监管主体、案件类别、处罚金额等关键信息的精准分析,为弥补执法短板、堵塞监管漏洞、赋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邛崃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将进一步秉承执法为民理念,深入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赋能产业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