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绪)12月,走在船山区永兴镇的田间地头,田地里的农作物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更显生机勃勃。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如何做好乡村产业振兴这篇文章,永兴镇积极探索推进以“小组团”汇聚“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共富裕”的路径。
刘超/航拍
永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松说:“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上,我们主要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永河园,以‘园中园’‘小组团’的方式,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全面整合资金资源,集中力量发展精品粮油、优质果蔬、道地川白芷‘三大产业’,创新了量化入股、合作经营、统订统销等联农带农富农新模式。”
今年来,永兴镇复垦撂荒地3570亩,种植精品粮油8700亩、优质果蔬2700亩、道地川白芷1500亩,形成了天穗精品粮油基地、联盟优质蔬菜基地、柏湾优质水果基地和川白芷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基地。全镇1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参股经营,预计人均年增收4600元。
集“小地块”发展大产业,解决“乡村有产业无规模”的问题
12月9日一大早,孟桥村5社村民刘才琼来到村集体的白芷种植基地,看看白芷生长情况。
永兴镇孟桥村供图
孟桥村全村有田、地1642亩,其中撂荒地有600多亩。今年9月,孟桥村对撂荒地进行整治发展产业。孟桥村村支书、村主任杨德明告诉记者,目前已由村集体种植白芷210亩,村民自主种植粮油、蔬菜100亩左右,剩余田块将引进业主种植水稻。
刘才琼家里有3亩地,其中1亩多地在坡上,长年撂荒。“以前地荒起,杂草长起一人多高,挺可惜的。”回想起自家的撂荒地,刘才琼说道。
村里将撂荒地整治后,刘才琼得知村集体将发展白芷种植产业,她便将自家的3亩地入股村集体。“现在坡上的地都种了白芷,我们还可以来打工,等到明年6月白芷获得了收益,还可以得到分红,收入肯定比以前增加了。”刘才琼说。
刘才琼生活的变化是永兴镇探索推进集“小地块”发展大产业的一个缩影。
罗松告诉记者,永兴镇结合丘陵地区“湾多、沟夹、连片小”的地形实际,按照田、一台土、二台土三类耕地分别种植粮油、果蔬、白芷,形成以“湾、沟”为单位的产业“小组团”;同时,依托G318G350国道、张永路县道、箩篼埝产业环线串联形成三个产业片区,让“小组团”汇聚成“大产业”,有效解决了地块分散、产业零散的难题。
据了解,目前,永兴镇规划“小组团”37个,已实施组团发展16个,为发挥规模效益、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产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集“散资金”撬动大资本,解决“财政有投入缺效益”的问题
走进吉兴村,一大片蔬菜地绿油油的。吉兴村蔬菜基地负责人唐帅正和父亲在地里检查这批蔬菜的生长情况。
“我们种植蔬菜很多年了,为了扩大蔬菜种植规模,选择了吉兴村,因为这里地里位置好、基础设施完善,很利于我们蔬菜基地的发展。”唐帅说,目前在吉兴村流转500多亩地,主要种植蔬菜、瓜果;下一步,基地还将扩大规模,计划种植面积达700多亩。
范洪江/航拍
吉兴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强告诉记者,今年,吉兴村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新修产业道路7.16公里、蓄水池12口、堰塘6口、水渠7.16公里,为吉兴村发展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进来了,撂荒地解决了,村民还能就近务工,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64岁的李福双是吉兴村5社村民,他是一个热爱土地的农民,看着长年撂荒的土地,他深感可惜。“现在有业主来承包地种菜,荒地盘活了,大家有租金收,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挣钱,这是多好的事情哦。”看着眼前这片绿油油的菜地,李福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永兴镇以发展为要务,将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向主导产业、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方面倾斜,重点完善“小组团”内道路、水利和土地整理,支持“小组团”内主导产业发展,形成对农业产业项目投入的集聚、引导效应。今年以来,永兴镇打捆整合涉农项目达9个、78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740万元。
集“广资源”共兴大事业,解决“农村有资源缺利用”的问题
在原柏山村办公阵地,记者看到这里已成为该村杨梅、蔬菜等产业基地的生产用房。
村建制调整后,原柏山村、道湾村合并为柏湾村。通过综合考虑,柏湾村两委选择了原道湾村阵地服务村民,原柏山村办公阵地便闲置了下来。今年,为扶持村级产业发展,柏湾村将闲置的村阵地提供给杨梅、蔬菜等产业基地作生产用房,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为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罗松告诉记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两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闲置资源更多、社会工商资源投入意愿更强、政府惠农政策资源支持力度更大,永兴镇按照充分整合、用足用好各类资源,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据了解,永兴镇积极推行以激发新型经营主体活力为关键实施产业化经营、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归纳盘活闲置资源、以新型基层供销社为载体提供优质农事服务三种模式,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上趟路子、求实效,确保发展成果群众共享、稳定持续。
目前,永兴镇各村闲置资源均已盘活使用,培育引进粮油、果蔬、白芷等新型经营主体36个,“三大主导产业”村集体种植面积达2650亩、新型经营主体种植面积达7700亩,形成了规模化效应。
集“好机制”带动大增收,解决“农民有丰收缺收入”的问题
联盟村4社的天润种植园内,村民们正在有序忙碌着。2021年,联盟村引进遂宁市天润种植园流转土地种植莴笋、辣椒、黄瓜等时令蔬菜,项目占地100亩、投资260万元。其中,联盟村将各级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90万元入股天润种植园、占股30%。
刘超/摄影
“村集体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完善钢架棚、机耕便道等硬件设施。”遂宁市天润种植园负责人万明淑告诉记者,基地年产蔬菜100万斤,蔬菜主要供应遂宁、成都、重庆等地,村集体预计今年分红11万元。
联盟村集体以资金入股,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用好用活村集体资源资金,既减少了业主设施建设投入,又保障了涉农项目资金“肉眼可见”、安全可靠。这是永兴镇探索入股分红“一起干”的成果。
此外,永兴镇还探索推行引领带动“自己干”,长安村村民和村集体自行种植白芷就是很好的示范。探索推行就近务工“帮着干”,目前,每个村常态化劳务队伍保持在50人以上,人均年增收可达14000元以上。
罗松说,永兴镇将因势利导、蹄疾步稳,在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上持续着力,做精“小组团”、念好“特色经”,做强“大产业”、走好“振兴路”。(图片来源:罗琳 范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