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泸州纳溪:废物利用果树枝变菌包变肥料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1-12-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章静 文良旭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前些年,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双凤村的脆红李种植农户在秋后就要开始修剪李树枝,修剪下来的树枝堆在地头既碍事又影响环境,就地将其焚烧,既污染空气,还有火灾隐患。从2018年开始,双凤村8组小组长明公里在专家的指导下,将脆红李树枝进行粉碎和高温处理及堆沤,变成了菌包的原料和良好的农家肥,

image.png

明公里在采摘蘑菇。

树枝变菌包 年产蘑菇10万斤
  12月20日,在脆红李基地的一个简易粉碎加工厂里,笔者看到,只要将树干树枝抛到枝条粉碎机里,很快就变成了细细的粉末状。再经过高温处理,加入一定比例的玉米粉和菌种等,就成了一个个几斤重的菌包,将其放在菌棚里,就能长出蘑菇。
  2015年,地处岩区的双凤村八组引种 1000 亩脆红李,随着李树的长大挂果,处理秋季修剪的树枝就成了问题,因为村民家家都烧上了天然气,树枝也不再是主要燃料。
  面对堆放在地头影响环境的树枝,2018年,小组长明公里就在专家指导下尝试将李树枝粉碎后循环生产了5万个菌包。结果当年5万个菌包就长出了 10 万余斤蘑菇,实现蘑菇利润30余万元。
  这以后,村民秋季修剪李树后废弃的李树枝就成了明公里做菌包的主要原料。“这种菌包,粉碎的树枝粉占到了70%以上,当然要菌包长出蘑菇,还需要加入石灰、石膏、玉米粉等配料。”明公里说,由于成本低,树枝菌包的生产成本比普通的菌包要低 1 元左右。一年做5万个菌包,仅成本就要节约5万元。更重要的是,自从他利用李树枝作菌包原料后,村里的环境更美了,空气也更清新了,每年春秋时节,前来赏花摘李子的游客也多了起来。

菌包变肥料 土壤松了李子更甜了
  在明公里的一个大棚里,笔者看到,这个大棚不是用于生蘑菇,而是用于堆沤废弃的菌包,撕去了薄膜的废弃菌包堆放在一起,正在塑料膜的覆盖下发酵,温度表上显示,堆肥内部的温度达到了50℃。“可别小看这些废弃菌包,经过这样的高温发酵后,是用来种李子的上等有机肥,我无偿提供给村民,疏松了土壤,李子也变得更甜了。”明公里喜滋滋地介绍说。
  明公里开始利用脆红李树枝生蘑菇后,为了解决废弃菌包污染环境问题,他又在专家的指导下着手对废弃菌包进行处理。“不是长完蘑菇的菌包就成了肥料,而是必须加入废菌渣等进行一段时间的堆沤发酵后,废弃菌包才能变成有机肥。”明公里说,首先要将废菌包外面包裹的塑料膜撕掉,再把大块的废菌包用破碎机粉碎成小块状,粉碎好后的废菌渣堆放在专门搭建简易大棚内的地面上。在堆料的过程中往废菌渣里面喷洒一些水,这一过程中废菌渣的温度一定要在75—80℃左右,再用重量百分比为50%的食用菌废料混合50%酶渣堆成堆,最后经过翻混合均匀,再加上菌种进行发酵。等温度达到65℃时,还要再进行翻堆,每隔2 天翻抛 1 次,等温度降到40℃以下时才达到腐熟。
  废弃菌包变有机肥,合面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袁玉明给予了肯定,他说,脆红李在生长期间,将土壤里的营养吸收了,需要给土地补充营养,以前都是施化肥,见效是快,但是副作用也很明显,会导致土壤板结,树体抗病力下降,果实甜度不够,透气性也不好。使用发酵后的菌肥,大大缓解了农家肥不足的困难,既节约了用肥成本,提升了李子品质和效益,还实现了环保目标。
  这两年,明公里经过堆沤发酵的菌肥,都无偿提供给村民用于管理脆红李。一年下来,5万个菌包可发酵菌肥达25吨,按市场上菌肥800元/吨计,就为村民节约用肥成本2万元。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