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泸县牛滩镇:“三部曲”传承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来源:四川新闻网 时间:2021-11-19

(金雷 莫萨莎 记者 程海英 /图)泸州市泸县牛滩镇地处泸州北部、泸县西南部,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4.7万。镇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蜘蛛桥”龙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神玉窖池”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55处文物保护点,省级非遗“牛滩马儿灯”、市级非遗“牛滩木雕”、县级非遗“牛滩荷花龙”“牛滩花船”等传统文化,全镇文化氛围浓厚。

近年来,牛滩镇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积极保护和传承镇域非遗文化,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非遗传承多维化

建强非遗传习主阵地固本。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非遗传习所,在镇属中小学校建设非遗研学体验基地,聚焦理想信念教育、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培育乡土非遗人才,印制《牛滩马儿灯传习教材》100余册,开展非遗培训32期,非遗传承渠道不断拓宽。

image.png

“非遗”荷花龙参加禁毒反电诈展演    

推出非遗文创作品强新。积极探索“非遗+”模式,加大对文化企业、文艺专家和本土文艺创作人才的培养扶持力度,搭建非遗文化传播展示平台,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素材,创作《过年吃猪儿粑》《安安送米》《电信诈骗防防防》等非遗作品10余件。其中,《马儿灯唱起颂党恩》登上了人民网,非遗文化生命力不断激活。

image.png

“非遗”荷花龙进村社    

打造非遗文化品牌增效。制作牛滩非遗文化墙,设置非遗集中展示区,定期展示“马儿灯”“荷花龙”等演出道具,结合泸县“云上文化年”系列活动,通过视频展播、现场展演等形式积极宣传推广,让牛滩“马儿灯”“荷花龙”“牛滩木雕”等非遗文化走出去,“牛滩木雕”“荷花龙”相继登上央视频道,非遗文化品牌逐步形成。

传承队伍多元化

保护核心传承人。将非遗传承人纳入文化保护范畴,深入挖掘传承人表演经历,系统整理非遗“马儿灯”“荷花龙”表演套路、音乐、唱词等文字记录、音像资料,分类建档、专人保护,留住非遗文化原生态,形成非遗“马儿灯”“荷花龙”音视频20余个,文字资料30项。

image.png

“非遗”马儿灯参加禁毒反电诈展演    

培育专业传承队。从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员中吸纳新鲜血液参与非遗传承,选拔一批优秀的非遗传承人进行非遗技艺的传承保护,通过集中培训、社会展演等方式,保持非遗文化新鲜度。培训“马儿灯”“荷花龙”传承表演队伍各1支,共130余人。

image.png

“非遗”马儿灯进村社    

培养民间传播者。加大非遗传习所对文艺队伍、民间演艺团队的培训指导,将非遗元素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禁毒、反诈骗等工作中,利用广场舞、小品、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在非遗体验中参与非遗保护,激发非遗文化潜动能,指导“舞动奇迹”“久久演艺”等业余民艺团体20余次。

传习活动多样化

活动展演扩大影响力。积极组织参加各类非遗展演活动,充分展示牛滩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优秀成果,将源于民间的文化遗产回馈民众,让民众“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不断扩大牛滩非遗文化影响力。截至目前,牛滩“马儿灯”“荷花龙”累计参加省市县非遗展演及节庆活动40余次。

image.png

“非遗”马儿灯进学校    

群众演艺提高传播力。深入指导各村(社区)建立非遗表演队伍,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禁毒、反诈骗等主题中融入非遗元素,广泛开展群众演出活动,让群众切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不断提高非遗文化传播力。累计引导群众开展非遗文化元素演出活动80余场次。

image.png

“非遗”荷花龙进学校    

校内传习激发生命力。利用镇属中小学校传习基地,组织在校学生利用课后服务平台开展传习活动,传播非遗传统文化,培养非遗传承接班人,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先后在牛滩小学、玉峰小学等3所学校推广非遗传习活动60余场次,培养接班人90余人。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