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绿色蒲江,天然氧吧。这是蒲江最初的名片。
生态福地,大美小城。这是蒲江最新的定位。
从绿色蒲江、天然氧吧到生态福地、大美小城,彰显的是蒲江始终坚持“生态发展、绿色优先”,做好“生态、幸福”文章,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蒲江样板”的主动作为;蕴含的是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找位置作贡献,建设亲切宜人、独具魅力的大美乡村和小而精、小而美的品质之城,推动城市能级提升,奋力实现民更富、县更强、城乡更繁荣,谱写蒲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使命担当。
藕塘村耍水项目深受游客欢迎。
10月27日,蒲江县委书记蒲发友在中国共产党蒲江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明确提出以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富民强县为主线,统筹实施“八大行动”,生态价值提升行动位列首位。
2017年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公布,蒲江作为四川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名列其中。绿色生态是蒲江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蒲江坚决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让千年蒲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创新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强化功能植入、场景营造、业态提升,大力发展林盘总部经济,高起点打造田园生态商务区,推动生态高颜值转换为经济高价值,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治水用水 乡村发展新动力
今年二月,一条关于野鸭的新闻惹爆网络。
原因是蒲江摄影家向文军在蒲江河中拍到一只与众不同的野鸭,只见它体圆头大,鸟头和颈泛着漂亮的绿色光泽,经了解才发现是鸟类中的“大熊猫”青头潜鸭,为全球极危物种、数量不足1000只。
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青头潜鸭的出现,让忙碌的人们蓦然发现,家乡的河水变清了,里面还游动着欢快的鱼儿,多年不见的水草又悄悄地长了出来,随波摇曳。
同鱼儿一样欢快的还有幸福的孩子们。今年6月开始,甘溪镇藕塘村利用灌溉渠道周边闲置河滩、通过整合水美乡村等项目资金建成的耍水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周边消费者热捧,暑夏高峰期每天上万人在这里玩水。
对此花涧藕塘旅游合作社理事长张辉华乐得合不拢口,“当时周边乡镇的餐馆吃饭都要排队,川T的车牌占了三分之一。合作社的耍水设备销售、停车收费等收入可观,已经有几户农户在计划开办农家乐。”
青头潜鸭前来蒲江打卡、藕塘村曾经的荒河滩变身戏水乐园等一系列惊喜,背后是一段从粗放发展到生态发展的历史转变。
蒲江生态环境优美。
年过六旬的张辉华至今犹忆,“小时候河水好清哦,我们夏天最喜欢在水里游泳,有时潜水时还睁着眼睛。”后来的粗放发展,邻县上游的小企业、养殖场等,污水直接排下来,河水变黑变臭,水草消失,鱼儿稀少。
乘着近年来全国环保治理的春风,蒲江系统实施水环境治理,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支持,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厕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95%,荣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把畜禽粪便等腐熟还田,推广生物防治等,全面削减面源污染;与周边县市互动共商,一起来解决跨区域污染问题。
持续实施水环境治理,让蒲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务局河长制工作协调中心主任双斌欣喜地发现,“几十年不见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娃娃鱼重现蒲江河水域,鱼类种类越来越丰富。水的生态价值正转化为乡村振兴新动力,全县成功打造‘水美乡村’22个,不少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由于真抓实干、成效突出,蒲江河长制工作从2018年到2020年连续在成都市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监测数据显示,长滩饮用水源、五星出境断面,水质均从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并稳定达到Ⅲ类。
林长制做到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护山育林 物种丰富好环境
蒲江森林覆盖率2020年达到66.97%,位居成都市第一。天然氧吧,名不虚传。
走在鹤山街道梁江社区望峨山的石径上,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听到人语,高大的马尾松树梢上,几只灰色的山鸡扑楞楞飞走了。
“我们这里有连片的马尾松林600多亩,17055株,最大的直径有两尺多,要两个人才能合抱。我们每棵松树都是编了号的,每一棵树都有专人负责。”对这片珍贵的马尾松林,社区副主任王兆兴了如指掌。
2013年望峨山因为开庙会煮饭引发森林火灾,王兆兴当时是组长,带领村民同志愿者一道,迅速砍出了一条隔离带。2020年,他又带领村民依法拆除了山上违规建立的36处大小庙子,春节、清明期间村上又在进山入口处,建立了人要登记、火种纸钱不能携带进山的规定和专人值守制度,这让他松了一大口气,“烈火无情,必须想方设法消除安全隐患。”
对不能像过去一样烧纸钱祭祀先人,该社区八组村民李年英很是豁达,“松树长得好,空气新鲜才最重要。烧香烧纸钱放鞭炮都是做给活人看的,还不如献上一束鲜花。”
类似李年英这样的观念转变在蒲江已普遍存在,规划与自然资源局资源保护科工程师张娟感受尤为明显,“现在有个非常好的现象,就是人们捡到动物不管是不是保护动物,都要通知当地政府,有的干脆开车直接送到我们这里。很多动物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如很乖很可爱的猴面鹰,还有雀鹰、斑头鸺鹠、领角鸮、果子狸、七彩山鸡等,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也说明我们的森林保护效果不错,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这些变化同蒲江先行先试的务实做法密切相关。2019年蒲江借鉴推行河长制的成功经验,在成都市率先推行林长制,通过构建县、镇(街)、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林长管理体系,组建各级管护巡查队伍2000余人,落实每一个林盘的网格化保护责任制,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从严从重从快打击涉林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宣传,将森林资源保护纳入村规民约,不断增强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的意识。
为高质量做好森林资源保护,蒲江还主动作为,自主开展县域范围内马尾松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长滩湖周边森林资源调查、自然保护地摸底评估等,摸清全县生态林木资源家底,完善更新林业现代化信息数据库,使森林资源管护更加精准、高效。同时,以规划为引领,积极筹备《天然林封育规划》《长秋山生态功能恢复规划》《蒲江县生态保护规划》等规划编制,建立保护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着眼长远,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