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程聪
分拣、装袋、称重、包装……近段时间,巴中市通江县涪阳镇农民王永海一直在幸福地忙碌着:“我们大山里的银耳品质好,城里人很喜欢,公路修通后,银耳、木耳今天发货,明晚就能摆上成都市民餐桌,价格涨了好多倍。”
通江县大兴——东郡乡村旅游产业路
“得益于交通改善,小银耳对接大市场,身价大涨。”巴中市通江银耳科研所所长赵树海介绍,当地银耳均价从2000年的每斤100元左右上涨到去年的500元左右。
通江县委书记孙辉介绍,“十三五”时期,通江县开展交通大会战,投入134亿元建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骨架,县乡村道路为主体的县域交通网络,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573公里,硬化路通村到组,产业路通到种植基地。“我种了40年银耳,过去道路‘卡脖子’,银耳卖不上价,不敢大规模种。2018年公路修通后,很多客商上门收购,价格有了保障。”去年王永海种植银耳收入5万元,今年他又新建了3个棚,准备种植黑木耳、羊肚菌和香菇。
通江县“四好农村路”
路通货畅产业兴。2020年通江全县银耳干品产量达到375吨、产值4亿元,带动800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2.3万元。产业加速提档升级,银耳面膜、银耳汤、银耳酒等深加工产品畅销全国。不光是银耳,黑木耳、香菇、生猪……大山里一个个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