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左杉 文/图
隆冬的画稿溪寒气逼人。在竹山深处的泸州市叙永县水尾镇西溪村的文化广场上,村里的山歌队正在进行排练。
“以前我们这个地方的一些人,平时游手好闲,爱打牌、喝酒。现在人们要么跳坝坝舞,要么就是打会儿篮球,更多的是去农家书屋看书、绘画、编竹编。”西溪村驻村干部邢飞告诉记者,现在这里的农家书屋门庭若市,竹编产品创意工作室内竹编产品花样繁多,绘画、音乐、非遗技艺(扎染、羌绣、竹编、竹刻)等培训活动不断,热爱生活、热爱文化的种子在发芽……
文化惠民,带来的种种变化正日益凸现。2017年,我省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助力建成小康社会。
和谐整洁的文化院坝
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川西特色的民居建筑,铺满青石的庭院小路。这是德阳市旌阳区扬嘉镇新隆村文明院落——洪家院子所在地。
每天清晨,住户张宗玉都会早早起来打扫卫生。“院落是我们大家的家,环境卫生应该得到大家的爱护。看嘛,打扫干净后看起来也舒服很多。”
离张宗玉家步行不到10分钟的距离,就有一个1400平方米的文化院坝。这里,室外文化广场近1000平方米,功能室7个,可提供文化活动项目30余种。每天上午9点到晚上9点免费开放,节假日实行值班制度。如今,这里已成为张宗玉最喜欢的地方。
让村民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我省文化院坝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宣传栏、文化器材、广播器材、体育设施器材,拥有如此多功能与设备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成为我省基层百姓生活娱乐的重要阵地。
2017年初,我省出台了《四川省“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了《四川省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基本内容和考核标准(试行)》《四川省文化厅2017年文化惠民扶贫工作方案》及《“文化惠民扶贫示范村”活动通知》,制定了深度贫困县文化扶贫专项规划,完善了体制机制,分解落实了目标责任。
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群众在进行文艺表演
“千村文化扶贫行动”启动实施以来,我省更是精准聚焦88个贫困县,覆盖1万余个贫困村,规划建设一批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着力补齐“短板”,打通文化惠民扶贫“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公共图书馆203个、文化馆207个、综合文化站4375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5.2万个,“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儿童文化之家”“文化茶园”“文化客栈”等基层特色文化站点,在各地层出不穷。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给乡里乡亲送去欢乐和笑声
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家和社区是一个“农转非”社区。村里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好后,安排专人对文体设施进行管理,村民们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留守儿童开展课余文化生活等愿望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
2017年,该市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乡村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同时依托各级文化场馆,针对不同需求的老百姓,量身定制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他们的公共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经过多年努力,社区里已经陆续建立了军鼓队、腰鼓队、秧歌队、声乐队等文体队伍10支,这些队伍定期把社区里发生的事编排成节目,演给大家看,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家和社区负责人表示。
去年11月10日至12日,由四川省文化厅、南充市政府主办的“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在南充举行。本届艺术节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专项活动与市民互动相结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文化惠民与促进消费相结合的模式,将文化与农业、商贸、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多赢。期间,还组织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到南充市的9个县(市、区)、部分乡镇和贫困村巡回展演,把优秀的精神食粮送到农村,送到脱贫攻坚一线战场,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凝聚脱贫攻坚力量。
志愿帮扶
入村服务 打造文化服务生力军
2017年8月17日至30日,一场“群文兴蜀·水墨西溪”美术帮扶暑期培训班在叙永县水尾镇西溪村开班,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体验。
“城里的孩子暑假都会上各种兴趣班,充实暑期生活,但是农村的孩子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决定利用暑假,免费在西溪村小学办10天的绘画培训班,给孩子们打下初步的绘画基础。”“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者宋海正,给西溪村小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美术课。
文艺达人进村教孩子们画家乡,羌绣传承人教农村妇女刺绣、帮助她们获得谋生技能……不一样的文化志愿者给乡村带来不一样的风景。
2017年3月,四川省招募的30名2017年“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者以及70名四川省2017年“阳光工程”乡村少年宫辅导员上岗。此外,去年,我省组织实施“春雨工程”四川文化志愿者新疆行、建设兵团行活动,文化志愿者“阳光工程”行动,表彰了38个优秀乡镇文化站、109名优秀乡镇文化站工作者,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素能。
“脱贫攻坚 文化暖冬”优秀作品进基层活动在宜宾市兴文县大坝乡黄草坪村举行。
2017年,四川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印发
《2017年四川省村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岗位政府购买奖补方案》,启动探索文化志愿扶贫“帮村行动”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安排资金5560万元,为全省46220个行政村每个村招募1名文化志愿者,推动文化志愿者成为村(社区)文化队伍生力军。
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服务主体更加多元,涌现出一批创新实践案例,包括眉山市丹棱县“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宜宾市珙县“农民文化理事会”制度、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超市”“文化连锁店”等。
数据盘点
去年,我省投入资金2个多亿,深入推进全省3700个退出贫困村文化室达标建设;为了促进文化服务均等化,在近年来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3个、示范项目6个基础上,开启了省级示范县的创建工作,首批省级示范县7个;在基层文化人才服务方面,我省探索文化志愿扶贫
“帮村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投入资金5560万元,为全省46220个行政村每个村招募1名文化志愿者,推动文化志愿者成为村(社区)文化队伍生力军。
精彩观点
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2018年,我们将围绕“均等化、标准化、特色化、信息化”,实施“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三大工程,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