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当养殖遇上抗生素耐药怎么办? 这项最新科研成果有新突破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1-09-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传染性胸膜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常,猪染病后养殖场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但是,长期使用这类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菌株的出现。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近日,生物学国际知名期刊《国际分子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系、猪病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最新论文,论文研究了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这些新发现有助于防止使用这类药物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有望为治疗该类耐药菌提供新的潜在靶点,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新的参考,为养殖业实现减抗、禁抗提供新的科研支撑。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硕士郑博文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2018年,我国开始减抗行动,目前禁抗减抗限抗将全面实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养殖场应该怎样调整养殖方式,在饲料中不添加或减少添加抗生素的条件下减少畜禽的疾病成为首要面对的问题。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之一,常与蓝耳病等其他疾病混合或继发感染,是影响养猪业较为重要的疾病之一。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人畜通用的药物。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畜牧、水产等养殖业中。
  “此研究其耐药机制,有助于在生产上减抗或禁抗的最终实现。”论文第一作者、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马晓平副教授告诉记者,研究采用基因组与转录组联合分析的策略,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环丙沙星耐药株及其野生株进行基因组分析,筛选出了559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最终揭示出外排泵(GyrA83/87 及 ParC89)的错义突变减少了药物的结合力,是其产生耐药的根本原因。”
  马晓平告诉记者,这一系列通过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喹诺酮耐药机制的解析研究,完善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喹诺酮耐药机制,这些新发现有助于防止该类耐药菌株的出现,不仅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新的参考,还将为养殖业实现减抗、禁抗提供新的科研支撑,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