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 郑植译 记者 李全民)金秋九月,瓜果飘香,走进剑阁县开封镇,便感受到这片土地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涌动着发展的活力,焕发着蓬勃的生机。
(开封镇猕猴桃产业园区)
开封镇位于剑阁县西南部,是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在剑阁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全镇幅员面积、总户籍人口提升至329.83平方公里、4.85万人,较改革前分别增长3.34倍和4.38倍。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辖村社数量由56个调减为30个,减幅达46.4%。作为全县幅员面积最大的乡镇,开封镇全面实现了规模调大、资源调优的改革目标,为建设县域副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封镇紧紧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个重点任务,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让改革长期、逐步释放红利,真正惠及广大群众,绘就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优化资源配置,盘活闲置资产
“乡镇合并以后,我们有160名镇干部,住宿成了大问题,而各个片区又闲置了大量房屋、土地,不整改利用起来实在太可惜。”开封镇党委书记蒲向荣说道。
(开封镇干部周转房建设项目)
开封镇将原14亩品改站规划成146套干部职工周转房建设项目,争取省配套资金1000万元,节约土地征收成本近400万元;将原马灯运输队停车场20余亩用地规划成开封区域养老中心,争取省配套资金2600万元,节约土地征收成本600万元;将红岩子近10亩带指标土地平整改造为功能配套的36间宅基地,预计收入600万元。
做强特色产业,优化营商环境
眼下正是猕猴桃采摘的季节,碗泉片区800余亩猕猴桃园喜获丰收,一个个果型饱满、大小匀称的猕猴桃坠满枝头。据悉,近5年来,园区共发放人工工资800余万元,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40余户,最高贫困人口年工资收入18000元,带动了周边村民900余户共同发展。
(开封镇猕猴桃喜获丰收)
除了发展特色产业,开封镇还从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入手,积极打破产业发展壁垒。
开封镇规划综合物流园区、综合旅游小区等12个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目前为止,有废旧机油回收利用厂商、亚克力有机玻璃制造厂等7家工业企业,剑门铁皮石斛园、巨星集团种猪基地、梓潼德发农科蜜柚种植园、四川果益农业凤凰李种植园等4个农业产业项目,培育新增小微工业企业2家,限上企业4家,培育个体企业2家,建成农业园区面积达5000余亩。
两项改革后,开封镇有效集聚了人口、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解决了部分偏远村发展思路少、产业规模小、产业实施难等问题,继续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大力推行“园区+企业+小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稳步发展生猪、柑橘、蜜柚、金银花等特色产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开封镇将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促进工业发展。
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
“以前办事要跑好多趟,走好多地方,现在好了,都集中在一起,我们老百姓少跑冤枉路,办事方便多了。”从外地回来为即将生产的妻子办理社保卡的陈先生笑着从便民服务中心出来。
为解决偏远地区村民办事不便的问题,开封镇组建村级帮办代办员队伍,代办员每周收集群众需办事项的资料后统一到场镇办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全镇30个村(社区)已实现帮办代办全覆盖。
(开封镇办事大厅)
开封镇整合办公大楼,将原本分散办公的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人社大厅、村建办等集中到同一层楼,进一步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提高了办事效率。
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治理效能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开封镇在滨河路十字路口设置地面红绿灯,由全体镇干部及新桥交警中队在重要路段和事故易发、多发地段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顿行动。对摩托车驾驶员不戴头盔、无证驾驶,三轮车违规载人,机动车超速超载、乱停乱放,行人在行车道上散步等违规行为进行劝导劝返,并向驾乘人员、行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增强群众安全出行的意识。
开封镇着力整治场镇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镇容镇貌。在友爱村、红岩村、鞍山村修建3处跨河桥梁,在老旧集镇区规划建设一座集避难、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广场,建设污水处理量达2000吨的集镇排污管网和集镇污水处理厂,规划新建1.5万平米的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新建功能完善的日间照料中心、康养服务中心10余个。
(开封镇场镇一角)
两项改革后,开封镇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蜕变,一个集聚能力强、服务功能配套齐全、发展后劲十足的剑阁西南部区域中心正在逐步形成。
全镇人民正乘着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强劲东风,积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砥砺前行,为全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剑阁建设贡献开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