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徐燕)为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我县将农村垃圾治理同两项改革“后半篇”、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有机结合,率先在荔江镇、白米镇启动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垃圾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合江模式”。
“两次分类”抓好垃圾源头减量。重点抓好农户、村组保洁员两个垃圾分类主体,指导农户按“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对生活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由村组保洁员按“可回收”和“其他”,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二次分类,提升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三个层次”构建全覆盖治理体系。按照联系“县领导包镇、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的原则,开展“1+N”入户宣传,构建全覆盖责任体系;利用公益性岗位配备村组保洁员2000余名,健全完善村庄保洁长效机制,构建全覆盖保洁体系;利用项目融资,新配备垃圾收集桶3万余个,垃圾转运车24辆,构建全覆盖收储运体系。
多方合力打造垃圾分类新时尚。创新“党建+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基层党建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带动作用;以中(小)学为重点,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演讲,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社)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将“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提升群众自主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