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吴平
距离蒲江丑柑上市还有近一个月,成都冻青树等市场却已有12元/公斤的形似“不知火”的蒲江丑柑出售。2017年11月,杭州某超市更是用蜜桔假冒“蒲江丑柑”,蒲江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远赴杭州,进行打假维权。1月20日,2018蒲江丑柑预售发布会在该县举行,达成了近10万吨的预售销量,蒲江县副县长赵武斌宣布:2018年蒲江丑柑的上市时间为3月1日。
在预售发布会上,赵武斌告诉记者,假冒事件不能姑息,要见假就打,绝不手软,维护地标产品“蒲江丑柑”的品牌美誉度。
市价高涨 假冒者络绎不绝
蒲江丑柑(不知火)与耙耙柑(春见)每年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的销售量约5万吨。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说:“前几年澳大利亚的澳柑卖十几元钱一斤的时候,‘蒲江丑柑’才卖4、5元钱一斤。现在,澳柑的市场价在5、6元钱一斤左右徘徊,‘蒲江丑柑’已经卖到了十几元钱一斤,还供不应求,说明‘蒲江丑柑’的品质已经得到消费者的极度认可和追捧。”
目前,“蒲江丑柑”投产面积达7万亩,年产量12万吨,产值12亿元。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丑柑“丰产、畅销、卖价高”的状态已持 续了五六年,让果农尝到了甜头。
市场上的强劲表现使得“蒲江丑柑”与“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一起成功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品牌价值合计达287亿元。
与此同时,市场上的仿冒现象络绎不绝。蒲江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副局长张秀蓉介绍,比如上述杭州那家超市,所售蜜桔与“蒲江丑柑”在口感、味道以及综合品质上差别很大,而很多消费者不明就里,导致“蒲江丑柑”的市场美誉度和品牌形象受到冲击。
资料图片
多管齐下 织密市场监管网
与工业产品打假不同的是,农产品太过于分散,导致监管难度很高,对此,蒲江县多管齐下,织密监管网络。
“如果外地柑橘采用了‘蒲江丑柑’的标识,我们就依据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相关规定去处理,如果写的是‘丑柑,产地蒲江’,就根据产品质量法,对于其冒用产地的行为作出处罚,但一般处罚力度都不大,难以形成威慑力。”张秀蓉说道。
2017年,农产品商标侵权在司法上有了破冰:去年10月,上海假冒新西兰猕猴桃“佳沛”等注册商标的13名被告,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此案在业界引起不小的反响,未来的农产品商标权和知识产权有望在司法到位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保障。
除了加强打假,蒲江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在对冷库、包装场所、快递行业进行巡查,防止早采的同时,着重检查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在包装箱、标签、标识等图片文字上误导消费者。
再次,通过预售的形式,建立阳光透明的产销链。一亩田优选基地花费1个月时间,考察了88家共计近3万亩的柑橘基地,为每个入选的家庭农场、专合社等建立了统一的宣传名片,方便经销商更高效地对接好果园。一亩田农资农服业务总经理谭斌介绍,当经销商不担心货源,他们就更能够耐心等资格“蒲江丑柑”成熟后再上市。
编后
申请不易 保护更难
在政府引导扶持、工商主动作为、品牌宣传推广、产业运作发展、商标维权打假工作机制推动下,截至2017年底,我省已注册地理标志商标233件,涵盖了全省20个市(州),获得驰名商标认定保护12件,认定四川省著名商标21件,不少特色农产品借助地理标志商标品牌效应“点石成金”,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农产品地理标志既是一种标识,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如果使用得好、保护得好,可以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但如果缺乏长远规划,以及品牌开发保护工作滞后,那么部分地理标志农产品就会出现 “申请热、使用冷、效果差”的现象,远没有取得与其资源禀赋相称的市场业绩,其产业化发展更面临巨大困难。蒲江县为了保护“蒲江丑柑”的品牌美誉度,从生产、销售多个环节严防死守,从而最大程度保护了品牌的市场价值,这样的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地理标志产品申请不易,要保护好,用好就更难。各地区应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做好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管保护,确保品质提升和产品质量安全,从而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推动特色农业和农业区域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