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通讯员 赵晓兰
“现在补货方便多了,只需要动动鼠标,在网上操作,货物随后就会送上门。”1月22日,笔者见到王玉安时,他正在电脑前忙着补充货物。王玉安是三台县东塔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这里不仅进货方便,而且周边群众还可以在服务中心进行各种缴费,只需要给王玉安一个电话,足不出户,转账付款就可以搞定。笔者注意到,在该服务中心的订单报表中,仅上个月交易数就达到了2100多笔,交易额达到8万多元。
东塔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只是三台县众多电商服务网点之一。截至目前,三台县已在63个镇乡、338个村建立起了电商服务网点,实现特色农产品“上网”的同时,方便群众办理各种业务。
着力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
在县城的奕川水产品线下体验店里,从双乐乡王家堰村送来的泥鳅在水缸里翻腾,成袋的生态香米整齐地码放在墙边。体验店负责人王小英在电商平台上热情地给买家“答疑解惑”的间隙,不忘翻阅着往天的销售记录。王小英告诉笔者:“一些群众在体验店看了我们的产品后,很快都会来订购产品。今年争取把厂房建起,就可以做泥鳅的深加工,再通过电商平台,销地就会更远了。”
资料图片
借助本地电商平台和知名三方平台,以台沃香米、涪城麦冬、潼川豆豉、崭山米枣为代表的三台农特产品入驻商城,全县实现农产品电商化42种,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在拓展销售渠道,抓好线上线下展示和销售上,既利用网络交易的便捷、低成本等优点,也发挥传统营销实体店符合消费习惯、便于沟通等特点,搞好线上线下展示和销售。2017年借力“2+N”电商平台体系,“崭山米枣”打响了品牌、畅通了渠道,线上线下销售突破5000万元,单价在上年基础上提升30%。
据了解,2017年,全县新增电商主体75家,实现电商交易额125.78亿元、网络零售额13.15亿元、绵阳名优特产线上销售1.07亿元。
发挥电商优势实施精准扶贫
梓商公司与贫困村红花园村、土城村“联姻”,建设电商产业扶贫基地,建立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实现22户贫困户脱贫;台沃电商在芦溪鹤林村、棬林村、新鲁农岗村等贫困村发展“稻鸭共育”4300亩,贫困村实现增收400余万元,每户亩均增收800元……
电商有优势,如何助力脱贫攻坚?2017年,县上积极引导电商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探索构建了“产业基地+电商平台+市场+贫困户”的“造血式”扶贫模式。
平强电商试点省级贫困村鲁班镇梧桐村,发展优质稻产业等,投入17万元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累计扶持贫困户480户;中国邮政三台县分公司帮助王家堰村打通特色农产上行渠道,通过“邮乐购”“邮乐小店”将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并网络推广,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20余万元。
在加强对定点扶贫对象的项目支持上,2017年全县在王家堰、宋观庙、进居寺、断山村等贫困村新建了电商服务网点;在电商发展奖扶资金中支出10万元支持黎曙镇土城村进行电商产业基地建设,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争取市级产业扶持资金20万元,在广利乡进居寺村开展培训、补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打造了绿色生态种养网络扶贫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