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邛崃市积极探索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 创新农民培育“四化合一”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1-08-25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邛崃市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作为2020年全省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率先探索标准化、多元化、项目化、系统化“四化合一”模式,从遴选、培育、管理、资金等方面,建立一套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制度,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乡村人才振兴。目前,已完成首批130个家庭农场主纳入职业农民制度试点任务,实现有家庭农场主纳入职业农民制度试点的村民小组占比达5.17%。

一、“标准化”选拔,抓好职业农民遴选精准性。全面建立培育对象库,建立选拨有一定文化,真正意愿从事或正在从事涉农主导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培养对象的逐级审核选拨机制。一是建立培育对象库。把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种养大户、复员转业军人、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促进农村融合发展的新产业人员等作为培育对象,建立培育对象库。二是明确遴选条件。拥有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达到《四川省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行动方案(2019-2022年)》家庭农场的生产规模或相当的服务规模;具备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或同等文化程度,年龄在22-50周岁;收入主要来源家庭农场经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备经营家庭农场相关技能和经验,对农业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三是严格遴选程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的确定采取自愿申报,按照村(社区)、镇(街道)、市级部门根据申报对象产业规模和年经营收入等逐级审核选拔程序,精选培育对象。四是强化政策宣传。针对农场主对试点政策了解不深、信心不足等情况,采取“点对点”沟通方式,将试点开展的意义、标准、方式及政策宣传到每个符合条件的农场主。

二、“多元化”教学,抓好职业农民培训实效性。创新培训内容、培训规模、培训方式,满足农民多元需求,增强农民自我提升能力,提高职业农民队伍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一是培训内容精细化。将培训课程与农民需求相结合,围绕粮油(高端种业)、茶叶、林果等主导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市场营销、品牌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化、农业创意设计等,开设专业课和精品课,为参训农民提供菜单式学习。二是培训规模小班化。将集中培训和分段学习相结合,根据农民实际需求设置培训学时要求,学员可灵活选修课,以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培训机构,每班参训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为参训农民提供小班制学习,已选送63人参加中省市举办的农业产业领军人才、现代青年农场主等专题培训9期。三是培训方式灵活化。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组织学员到培育基地开展实践辅导培育,加强职业农民农科大专班学历提升教育,探索建立“行业性辅导+自学成长”的终身学习机制,已以10—20人标准小班化开设水稻、茶叶、生猪等6期产业培训。四是创新导师辅导机制。聘请由3名农业专家为领队、“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导师团队,根据农场主经营方向建立导师辅导机制,发放“一对一”导师连心卡,进场入户为农场主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成果,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

三、“项目化”考核,抓好职业农民管理规范性。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等级评定制度和管理考核制度,坚持“严进宽出、公开透明”原则,确保认定质量,提高准确性和权威性。一是分类分级认定。制定《邛崃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认定对象、程序、管理等标准,由科技、教育等部门和产业领域专家组成认定专家组综合评价;实行分类、分级认定,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建立初、中、高级“三级贯通”职业农民认定体系。二是规范信息管理。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档案和数据库,及时录入基本情况、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等信息,根据年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提高新型职业农民信息采集、过程监控、在线考核等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对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人员登记造册,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三是强化后续管理。每两年考核职业素养、业绩、诚信等情况,考核不合格的降低等级或取消资格,形成“能进能出”机制,做到职业农民认真标准清晰、人员管理有序。四是鼓励联动帮扶。每个农场主对接2名意愿强、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家庭农场主或个人,通过“师带徒”方式,首批130名试点人员成功带动260人参与作为后续培养对象,稳步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规模。

四、“系统化”集成,抓好职业农民政策普惠性。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生产经营,制定综合性的扶持办法,形成体系化、规范化、长期化的扶持体系,让职业农民充分享受城乡一体化成果,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一是加强社会保障。对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购买档次在60%及以上的,按照60%档缴费标准给予60%补贴。2020年纳入的130个家庭农场主中已购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7人、有意愿近期购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人,已购买和有意愿购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比例达86%,发放试点人员社保补贴资金11.3万元。二是加强金融扶持。在邛崃市从事规模种养生产且参加政策性农业生产保险的,对其应由农户自交保费部分给予20%减免补助,发放试点人员政策性农业生产保险补贴资金32.99万元。通过“农贷通”平台贷款并实际发生贷款利息支付的涉农贷款的,根据从事产业,按当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贷款主体对应比例贴息,发放试点人员贷款贴息19.49万元。三是加强生产扶持。在发展农业产业上给予3万元左右的资金扶持,支持购买或建设农业生产经营设施设备等,已发放生产扶持补贴资金360万元。四是加强创先争优。对新型职业农民领办、新办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可优先推荐申报评定市级及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表彰评选。2020年,新增省、成都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5个,其中试点家庭农场升级为省级的4个、成都市级的4个。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