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内江市中区:希望的田野上 脱贫村集体经济翻开新篇章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1-08-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8月18日,在内江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黄澄澄的水稻压弯了腰,稻田里一派繁忙,村组干部带头,正组织村民收割、脱粒、转运和晾晒粮食,顾不得擦去汗珠,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正在转运水稻的村纪检委员余震告诉记者,这10余亩水稻“来头”不一般,它们是今年村集体利用荒废水池搞的稻鱼综合种养,别看土地不多,却是“全村人的希望”。

image.png

干部群众齐上阵
  田间收割队由6位本村村民组成,已在稻田里连续劳动了两天,带头的是原6组组长罗荣安,平时他组织大家在田间地头务工,年人均增收在1万元左右。
  “种柑橘、栽秧子、打谷子我们都参与。打谷子是按亩算钱,600 元/亩。村里的务工人员大多数年纪在60岁以上,现在找到了增收门路,大家干得很卖力。”罗荣安说。
  离稻田不远的晒场里,村副主任邹全玉跟几名农户一起,忙着清理稻草,翻晒稻谷。内江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派驻村第一书记刘丹才到岗一个多月,也在晾晒场当帮手,以前在城市生活,从来没有干过农活,今天算是一次历练。
  “昨天收了30多口袋,预计有1000多斤。”邹全玉乐呵呵地分享收成。她表示,第一年尝试综合种养,种植过程全生态、绿色,产出的稻米品质有保障。

荒废水池迎转机
  村支书丁胜利介绍,这片稻田两年以前是一片甲鱼池,有约20亩面积,土地流转后,由业主自负盈亏。
  后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业主撑不住了直接违约,池塘里甲鱼不养了,水池也荒废了。
  “业主违约‘跑路’,甲鱼池改为水田的成本较大,也没有其他老板愿意接手,土地流转费收不到,最难过的还是老百姓。”丁胜利说。
  2020年8月,该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对20亩甲鱼池进行了改造,挖田埂、坡改平、建堡坎、修排水沟,整理出13亩荒田用于稻鱼综合种养,两亩多改为鱼池,养殖了生态鱼。
  田型调整后,没想到这片水田成了“香饽饽”,一时业主纷纷找上门来想要接手,但都被村委会一一婉拒。
  “我们还是下定决心,准备用两年时间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模式,让脱贫村的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引领大家朝着乡村产业振兴努力奋斗。我们有信心,村集体也有干劲。”丁胜利说。

创新营销促增收
  “稻鱼综合种养,效益也很可观。10余亩稻田,大米销售少说有5万元收入;田里的鱼虾,将在几个月后集中清池,收益预计在1万元以上。”丁胜利的底气,在于提前对消费市场的充分研判。
  稻鱼综合种养,田间不施化肥、不撒农药,种出的大米绿色生态,口感好,预计销售价可达10元/斤。刘丹告诉记者,下一步准备打造“食有田”稻米品牌,以适当优惠的价格,售卖一部分给帮扶单位,“过去黄桷桥村是贫困村,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大力帮扶,现在脱贫了,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得到了新一轮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希望他们都能分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
  “消费者每购买10斤大米,我们就送一张垂钓券,欢迎大家来黄桷桥村钓鱼虾。”邹全玉说。
  “稻鱼综合种养只要保本,就算有做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老百姓在稻田务工实际上增加了收入。我们初步估计,稻鱼综合种养全年支出务工工资 2 万多元,另外我们还按照1000元/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确保了农户的收益。”丁胜利说。
  2020年黄桷桥村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村集体经济收入有光伏发电、办公用房租金、合作社分红等,总共72万元左右,除了给脱贫户优先分了红,还用于全村公益事业。
  丁胜利表示,稻鱼综合种养也是村集体的新尝试,将为村集体带来更多收益。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